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瓷之上风筝飞

图①:红绿彩儿童放风筝纹梅瓶
图②:成化斗彩婴戏图杯
图③:粉彩山水人物纹徽章八角盘
图④:浅绛彩牧童放风筝盘

  □ 朱卫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初春之际,风和日丽,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这一景致也被绘制在各种瓷器上,让古瓷散发出清新的春天气息。

  宋元时期磁州窑红绿彩儿童放风筝纹梅瓶(图①),高约38.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4厘米,小口、短颈、圆肩、鼓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器型修长, 洋溢着轻盈、俏丽的美感。瓶腹上用黑、红、绿三色釉作画,一孩童奔跑而来,浓眉大眼,红衣绿裤,头顶俏皮的抓髻,手中抓着风筝线,小巧的风筝迎风飘荡。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始烧于宋代,是古代民间陶瓷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瓷器注重灵巧实用,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和谐统一。

  故宫博物院藏的明代成化斗彩婴戏图杯(图②),高约4.8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7厘米。器型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从远处观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走近细赏,釉质肥腴,润如凝脂,绘画淡雅。杯体用工笔绘就一幅《春日婴戏图》:微风习习,祥云朵朵,花园中顽童在追逐嬉闹,其中绿衫儿童,手持风筝,红衣少年双手舞动,欢喜雀跃。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釉彩工艺。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

  清代乾隆年间的粉彩山水人物纹徽章八角盘(图③),折沿,浅腹,高约2.5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13.5厘米。临水的庭院中,有两个女子,一人端坐石上,一人依树而立。青衣顽童手牵风筝急匆匆跑来。天空中有一只蝴蝶风筝高高飘扬。从瓷盘上的西洋风格徽章可以看出,这是专为欧洲贵族烧制的“私家定制”瓷器。虽为外销瓷,工艺却毫不马虎,瓷釉精细,瓷画既有传统国画的写意神韵,又兼具西洋油画注重透视的特色。

  清代同治时期的浅绛彩牧童放风筝盘(图④),长方倭角,长约20厘米,宽约13.8厘米。所绘图案远山如黛,近树苍郁。有牧童骑牛背上,一手抓着风筝线轮,一手紧拉细线。天空中,蝴蝶风筝翩翩起舞,似乎时而翻飞,时而俯冲。此情形让人想起诗句“山村正是春光好,绿树红花景致新。牧牛童子放风筝,汗流额上难知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创作写意人物画的体会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篆刻园地
笔墨挥洒老表情
古瓷之上风筝飞
白石画牛不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