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化先
自2012年以来,新余市水北商会发动346名会员,通过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颐养之家、捐资助学等投入资金1.82亿元,助力新余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水北商会党委书记、会长邹细保个人捐资2000多万元,帮助水北镇所有行政村建成52个颐养之家,惠及900余名老人;他还坚持每年资助一批贫困学生,累计捐助382人次,共计190.8万元。
近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邹细保感言:“我将带领全体会员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
他是商会扶贫的引路人。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琴山村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后,邹细保迅速组织商会会员开展“同心·千企帮千户”活动,成立“党建+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小组,探索出“党建引领抱团干,帮村包户扶产业”的社会扶贫之路。水北商会出资160万元支持水北镇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脱贫攻坚圆梦行动,认领了水北镇17户贫困户微心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橱柜、碗柜、床、电风扇等物品。邹细保还个人拿出60多万元,通过“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帮助琴山村发展高产油茶产业,该村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此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
他是寒门学子的“希望之光”。在新余市渝水区多年的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活动中,每年都有邹细保的身影,2011年以来,他累计捐赠27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0余名。为了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他还捐资100万元建设水北商会宝诚国学中心幼儿园,同时还捐资30万元用于渝水区60个“薄弱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除此之外,邹细保还把爱心延伸到了新疆,为阿克陶县捐资2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他是父老乡亲的孝顺儿子。早年,邹细保时常惦记老家水北镇上村村邹家自然村,他个人捐资110余万元建起了村里的颐养之家,为31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2017年初,邹细保回乡时,看到家乡道路坑洼不平,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他拿出43.5万余元为家乡修路,并在村道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后来,他又出资870余万元对邹家自然村进行“空心村”治理,在原址上为村民新建84套三层小别墅。近年来,邹细保把老家的颐养之家做法向水北镇全面推广,发动全体商会会员捐资1000多万元,帮助20个行政村建成51个颐养之家,实现全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