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半个多月前签署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后,美国总统拜登3月31日宣布2.25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如果付诸实施,这将使得白宫近一年来累计出台的刺激计划规模飙升至空前的约8万亿美元。
美联储以“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配合白宫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分析人士惊呼,时下美国财金政策组合,实属现代经济治理的“实验性举动”,其后果吉凶难测。人们不禁要问,被美国当局奉为“良药”的强刺激措施,是否真能治愈美国经济沉疴,其全球影响几何?
从应对危机角度看,短期成规模刺激措施确实有助于美国经济从危机中快速复苏。然而,持续强刺激势必加剧美国财政危机和市场乱象,非但无助于解决美国经济深层危机,反而会使问题积累和恶化。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财年美财政赤字已达创纪录的3.13万亿美元,公共债务达到21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2%。沉重的债务压力,难免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刺激计划带来的货币超发风险,可能造成美国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上升,并让更多资金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增长,进而加剧美国经济长期存在的脱实向虚趋势和贫富分化局面。
由于缺乏结构性配套改革,这副猛药无法根治贫富悬殊、产业空心化等美国经济沉疴,对其过度依赖还有恶化病情的副作用。对此,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批评说,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可谓40年来“最不负责任”。
美式强刺激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作为国际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方,美国在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握有特权,巨额债务可透过体量巨大、流动性超强的美债市场实现转嫁,借贷成本可通过美联储的持续宽松不断压低,强刺激措施引起的通胀压力将被转移到其他经济体身上。
近期,由于美联储持续释放宽松政策信号,市场对通胀和经济过热的忧虑高企,拉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涨至1.7%以上。这导致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给不少债台高筑、储备不足的新兴经济体造成资金外流、债务违约等风险。
让人不免担忧,今后美联储政策一旦转向,甚至仅透出意欲缩表的口风,都可能引发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给新兴市场经济体以沉重打击。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艾格华指出,美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行事,并不关心全球市场波动对其他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不管怎样,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很难”。势如累卵的局面下,无休止的美式强刺激,正给世界经济安全带来更大隐患,但这些似乎并不是美国所关心的。一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对此,饱受美元霸权之苦的各国不得不防,包括美国的盟友在内。
新华社记者 傅云威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