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外兼修育新景 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周加相 谢鹏飞 本报记者 唐燕

  耗时不到一年,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后面的一块工业废弃地摇身一变,成为景色宜人的金凤梅园。如今,“园在厂中、厂在园中、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已成为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员工们的一件乐事。

  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门见园、开窗见绿并不鲜见。近年来,该区朝着“全国一流现代化国家经开区”这一目标继续迈进,奋力打造产城融合的高地,逐步从单一的工业园区转型为综合性新城区,一座宜工宜商、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已悄然兴起。

  内优工业成色

  近日,启动建设300天的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金凤梅园厂区,进入生产阶段。该公司的快速发展,是赣州经开区内优工业成色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持续做优工业,建设赣州新能源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赣州综合保税区三大产业承接平台,深入开展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和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梧桐树”计划,千方百计帮助存量企业靠大联强、倍增升级。如今,凯马汽车与东风合作,产能利用率提升到75%;宝明显示与立德电子实现产品配套,增速超500%……(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在做大存量企业的同时,该区下大力气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招引头部龙头企业,并画好首位产业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解决好全区产业链招商怎么招、如何招、哪里招的问题,紧扣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短短时间内,吉利科技集团动力电池项目、“一带一路”粮谷产业园、恒科环球企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截至4月上旬,该区今年共招引项目44个,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了动力。

  提升城市活力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建成标准厂房300余万平方米,建成国际企业中心、青年创业园、中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级稀土和钨检测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此外,在推进交通优化上,助力机场改扩建、高铁新区、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赣州国际机场与高速路口实现互联互通,迎宾高架等快速路顺利通车,构建起城市快速通道。

  为优化营商环境,该区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安排30名县级及以上领导、290名干部挂点联系565家企业。尤其今年,赣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运行后,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窗受理”率达100%,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市场认可、客商青睐、群众点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竞相迸发。截至目前,赣州经开区共有企业1.35万户,一季度新增792户,同比增长42.96%。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赣州经开区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外出招才引才。去年,吸引各类人才前来考察86批次,新增各领域高层次人才51名,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名;新引进行业急需紧缺人才319名。新开工建设人才住房3089套,为区内94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医疗服务。

  构建幸福之城

  近日,家住赣州经开区保利嘉福心语小区的李先生坦言:“原来这里比较脏乱,现在楼下的空地变成了小游园。”

  李先生所说的变化,是该区打造高品质生活新中心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该区全力建设现代之城、生态之城、融合之城、幸福之城,加快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着力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去年以来,该区投入了44.92亿元兴办109件民生实事,全区5405户1.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开工建设26个返迁安置房项目,竣工返迁安置房项目14个;1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学位9000余个,彻底消除了“超大班额”问题;建成一批公厕、社区蔬菜便利店、小游园绿地、电动汽车充电桩、5G基站等项目。

  漫步赣州经开区,每一个公园都有独特的文化主题,每一栋厂房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公园景区和工业园区相互映衬,犹如一幅精美的产城融合工笔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乡村振兴
江西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江西出台新举措 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
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回望建党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历史巨变研讨会举行
省电影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
“工业+旅游”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
“天问一号”南昌元素受点赞
内外兼修育新景 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
广丰聚焦“急难愁盼”事答好民生卷
增强政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 把更多的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