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为响应国家有关号召,金溪县琅琚镇从枫山村、城上村、新南村3个村庄抽调100多户村民和部分外地人落户凤尾山,组成一个新的行政村——凤尾山村。30年来,139户660余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扎稳脚跟,原本一片荒芜的山地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小康新村。村庄从无到有、从薄弱到振兴,倾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如今的凤尾山村人均年收入达16000余元,发展果业种植成了该村振兴的“法宝”。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农时不等人,人勤能致富。”果园里水果的沁香与泥土翻耕后的芬芳混合在一起,村民汪玖清的心情格外舒畅。“我之前种了60棵奈李树,奈李一成熟就卖光了,今年又准备加种70棵。”汪玖清笑着说。汪玖清是凤尾山村的脱贫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去年,他家销售了西瓜3万公斤、奈李4000余公斤、柑橘4.5万余公斤,年纯收入近12万元。
一直以来,凤尾山村立足红壤土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果业,是该县果业种植大村。该村实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量种植蜜梨、桃子、蜜橘、奈李、橙子等果树,户均种植30余亩,户年均纯收入5万元。去年,该村仅蜜梨的收入便达500万元。
解决销售难题,巩固脱贫成果。去年因受疫情影响,水果的销售问题让当地村民一筹莫展。为了解决脱贫户的销售难题,琅琚镇的党员干部和连心小分队努力想办法,争当“宣传员”“销售员”“快递员”,通过线上线下、直播带货、消费扶贫、动员爱心企业与脱贫户定点帮扶等方式,为果农拓宽销售渠道。
“我对党员干部百分百信任。”郑佑发是凤尾山村的一名脱贫群众,患有心梗、脑瘤疾病,2017年因病返贫。为早日脱贫,郑佑发在果园栽种了500余棵梨树,果子成熟后,却因人手不够采摘不及时,导致大量梨子烂在树上。“党员干部了解到情况后,第二天就来帮我摘果子、装箱贴标签,还帮我安排车辆送货。”郑佑发感激地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该村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肖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