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起,红实缀青枝,杨梅诱人醉。抬眼望向远处青山,一片片杨梅林随山势起伏,郁郁葱葱,美不胜收。
正值杨梅采摘季,清晨5时,宜春市袁州区三阳镇彭坊村创丰生态园内,脱贫户周桂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杨梅林里,周桂云在树下伸手采摘着杨梅。“一天能挣130元,一个月下来能挣不少哩!”点点阳光透过树叶,周桂云黝黑的脸微微发红,谈起收入,却是一脸乐呵,擦把汗,他继续忙活着。
闲谈间,脚步不停,杨梅树树体大、枝干多,果实一颗连着一颗,干活的乡亲们手起手落间,一颗颗紫红色的杨梅装满了篮筐。
“来,你尝尝。”
彭坊村创丰农业生态园负责人柳绍平从篮筐里挑出一颗硕大的杨梅递过来,杨梅油亮饱满,果肉颗粒分明,递嘴里,口感酸酸甜甜。
柳绍平坦言,早些年,乡亲们在地里种的多是辣椒、红薯,种的都挖不出“金果果”,大多数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地也荒废着。
穷则思变——如何发展农业产业,把大山的资源用活?
前些年,柳绍平邀请宜春市农科所专家实地调研后,种下220亩中秋酥脆枣、50余亩梨树、260余亩长叶香脐橙、70亩杨梅,昔日的荒山都披上绿衣。
如何让果子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扩大种植面积,打造精品农业,这是柳绍平给出的答案。
随后,柳绍平不断引进高端水果品种,在彭坊村、天井村积极拓宽水果种植,漫山种上了“致富果”,并吸引当地部分老百姓就近在地里务工。周桂云就是借助这个契机,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像周桂云这样的务工村民还不少。“常年在农业园里打工的有30多人,其中有7户脱贫户,可带动他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柳绍平如是说,“再过3个月,脆枣入丰产期,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左右,该品种品质出众,不愁销路。”
这只是三阳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接下来,三阳镇将围绕“农业+”继续吸引更多致富带头人、乡村能人发展乡村产业,从农业+民俗、农业+文旅、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着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袁荣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