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恺
7月1日,在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陈训杨老人的房间里,一件挂满勋章的军装整齐地摆放在床头,陈训杨的胸前则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光荣在党50年”等纪念章。前几天,老人听说7月1日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非常兴奋,一大早就把一家人叫到一起,准备观看电视直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这辈子跟着共产党走,不后悔!”陈训杨在观看电视直播时坚定地说。今年101岁的陈训杨是一名老兵,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复员回乡,深藏功与名,奋勇争先战斗在家乡建设第一线。
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陈训杨冒着生命危险在长江江面上,划小渡船来回六次接送战友。在这场殊死的战役中,陈训杨荣获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荣誉称号。同年6月,陈训杨在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陈训杨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1955年4月,陈训杨从朝鲜战场直接复员回到家乡。次年,陈训杨投身高安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先后参与修建了上游、碧山、樟树岭、九龙等水库、堤坝。在修筑大坝期间,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越是辛苦的活,越是抢着干,披星戴月奋战在修筑大坝第一线。
水利工程结束后,组织准备将他调到林业部门工作,陈训杨却想回老家参与新中国的农业建设,便找到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申请放弃了“铁饭碗”。在洲上村,陈训杨把群众组织起来,兴修水闸,保证了农田旱天能灌溉、雨天能排涝,大大减少了天气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爷爷非常疼我,自我懂事起,他就没骂过我,但却因为一件事对我大发脾气。”孙子陈传球说,几十年来,每次村党支部开党员大会,陈训杨都早早到达会场,从不无故缺席。2018年7月1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上党课,由于天气不好,陈传球担心当时已经98岁的爷爷行动不方便,就没通知他。陈训杨知道后,对陈传球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在陈训杨的言传身教下,儿子陈坝根乐于助人、不计得失,在村委会工作的20多年里,为群众办的好事不计其数。陈传球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支援家乡建设。祖孙三代人秉承优良家风,处处发挥着党员带头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