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火”之路

扫一扫 听读井冈

  □ 周敏生

  火,鸿蒙宇宙之精灵,人类文明之先导,生命升华之辉光。公元1975年9月,《延安通讯》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北京知青习近平带领陕北梁家河村民办沼气的故事,标题意味深长,叫做《取火记》。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取火”和“播火”,今天,尽管思想的火种点燃了新征程的火炬,我们仍然铭记艰难困苦的来路…… 

  ——题 记

  一

  在遥远的历史深处,人猿相揖别,先民们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筑土为屋,击石而歌,燧木取火,断竹逐肉,开始刀耕火种,脚耘手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贫瘠的土地上书写农耕文明。

  伴火而生,借火而盛,从溟滓混沌走向开化,走进夏、商、周,走进《禹书》《易经》《诗经》和《楚辞》……

  熊熊的炉火,浇铸青铜黄钟、金戈铁马;

  隐隐的窑火,烧制彩陶白瓷、灰罐黑钵。

  一块块秦砖汉瓦,一面面唐壁宋墙,都经过火的洗礼。先贤从火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火药,用来驱魔辟邪,却被列强填满了炮膛,对准中华民族的良心。难以忘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留下的那堆残垣瓦砾;时刻铭记,当年的北洋水师主舰“定远”舰被打捞后,迄今仍在日本福冈的街头,被拆成“定远馆”风吹日晒,甲板改造成的大门上弹痕累累,一个多世纪以来默默诉说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屈辱,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宁死不屈、舰毁人亡,一个个被战火烧焦的魂灵,在异国他乡的“定远”上泣血!

  二

  100年前,13位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有志之士,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上海法租界的一处幽静小院,轻轻叩响石库门的铜环,通往理想之门悄然开启,小楼上的那盏灯,点燃了真理之火。

  一艘劈风斩浪的航船,北京设计,上海制造,南湖启航。“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从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穿越百年,一代代共产党人,这些“取火追光”者,初心不改,信仰不坠,理想不灭,壮志不竭,骨骼中的钙,血液中的火,沸腾今日的鲜红。挺立的桅杆,扛起了强国的梦,拉响的汽笛,引领中国雄风!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今天,波峰浪尖上的进行曲,每一个音符都震荡着豪迈;今天,每一支火炬,每一片光影,都折射时代朝气蓬勃的新生!

  三

  天下最猛的烈火,是由最弱的草梗引燃。

  井冈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熠熠闪光的时空坐标。当历经挫折的朱德、毛泽东两双大手紧紧相握时,“中国革命现在走进了山里,若干年后,待它呼啸出山之时,整个东半球都感觉到了隆隆作响的岩浆。”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四万八千多名烈士用鲜血,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光!

  站在天地为之俯仰的井冈山雕塑园,胸腔中蓦然升腾一股长长的浩气,而面对小井红军医院旁的那块墓碑,眼眶则盈满汪汪的泪水。这里长眠着井冈山上最早的女红军之一,她叫曾志,在《生命熄灭的交代》中写道:“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骨灰的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她是井冈山的战士,井冈山的母亲,她把还没有满月的儿子托付给井冈山老表,也把灵魂托付给这片深爱的山水。

  生命之火熄灭,信念之火燎原。井冈山上依旧杜鹃如火,今天,我们不是从历史中采撷美丽的花朵,而是获取熔岩般运行升腾的地火!

  四

  当最美的青春挽成红缨,融进暮色苍茫的群山里;当最美的夕阳化为战旗,辉映在经久不熄的火焰里,谁能告诉我,是因为什么而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一群头戴八角帽,脚缠绷带,挥着长矛的人;一群肩挎干粮袋,背着斗笠,穿着草鞋的人,从于都出发,怀揣北上抗日的信念,冲过枪林弹雨,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扑不灭顺势点燃的那串火星……

  血与火的交织,荆棘与泥泞的交织,饥饿与疲惫的交织,冷的铁索热的血,冰的雪山红的旗,在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在娄山关、夹金山、六盘山……用生命之火书写不朽的传奇,书写一条横贯古今,穿越时空,震惊中外的消息!

  那一团团篝火,一片片火花,组成地球上的红飘带。火种传递到革命圣地延安,点亮宝塔山下窑洞的灯光,一代伟人运筹帷幄,翻阅抗日风云,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共产党人集结人民大众熊熊燃烧的怒火,抗日烽火迅速蔓延太行山、大别山和华北平原,燃遍大江南北!

  五

  天安门的上空,焰火像千万只孔雀开屏,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但我们没有忘却,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安息着无数的英魂,那些在战火硝烟中倒下的生命,成为中华民族饱满精神内核的灿烂化身,根植于我们的骨骼,蛰伏于血液之中的红色基因,正澎湃着苏醒的号角!

  经过烈火淬炼的民族,步履铿锵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于是,一道强大的电光,从《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从《矛盾论》和《实践论》中迸发而出,撕裂条条框框的纠缠与羁绊,在真理面前刻下两个惊天动地的大字——实践!

  共产党人深刻领悟,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改革之风开始吹拂大地,从小岗村的十八个“红手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特区之“窗”到“一带一路”,大江南北长出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历史的跨越、开放的步履充满豪迈,一步便是整个中国,一步便是一个世纪!

  凤凰涅槃,好梦成真,几代人手中绘制的宏图,几辈人心中构筑的渴望,汇成一片片翻江倒海的壮举,共产党人将用血肉和精神,与世界人民一道,构筑 “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撑两个最美最美的字眼——和平!

  六

  “5、4、3、2、1——点火!”

  一支支划破苍穹的响箭,牵引我的华夏飞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蓝天作证,那怦然跃出地平线的卫星,把一个负重民族奋力攀登的脚印,刻进太空。中华儿女用长征、神舟、天问、祝融等一系列浪漫名词,搭起天与地的“天梯”。

  西昌、酒泉、太原、文昌。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壮美升空,完成了与天和核心舱全自主快速无缝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将建立造福全人类的智能太空港。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五号;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从神舟一号到天问一号;

  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

  “可上九天揽月。”火光在蓝天划一道弧线,一根民族精神的脐带,一条时代运行的轨迹。“中国天眼”默默注视着太空,“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伟人毛泽东在一百年前,就预测了中国人民的胆略与气魄,将以“火眼金睛”,洞穿小小宇宙,扭转朗朗乾坤!

  “可下五洋捉鳖。”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实现潜入万米的“深蓝梦”。在中国的南海底层,升起了一团团未来的“火”,这团“火”烧出了“固体黄金”新能源——可燃冰,令东半球、西半球惊叹不已。时间,舒展着巨大的羽翼,那些祖先的传奇,成为现实的佳话。

  中国共产党人,从“取火”到“播火”,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始终高擎着火红的信仰,在天上,在地上,在路上……彰显中国骨气,中国志气,中国底气,中国大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取火”之路
百年荣耀 奋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