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美煜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江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2020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升至56.68%,位列全国第16位;全省专利授权总量达8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68件。放眼赣鄱,创新源泉奔腾涌流。
厚植创新沃土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揭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设立,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直属机构的空白,对江西进一步优化创新格局、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江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批“中字头”“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一批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纷纷启动建设。启动实施省高端领军人才培育项目,优化实施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初步构建了引进与培养并重、梯次合理、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
积极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出成果的良好氛围。江西出台《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包干制”试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在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管理科学类项目等六类项目中开展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2021年江西省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则进一步解决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问题。此外,省科技厅积极探索改革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启动实施2021年度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发布首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榜单,面向全国遴选科研攻关团队。
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建设持续完善,2020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33.4亿元,同比增长57.1%。
引领高质量发展
江西抓住重点,精准施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做大做优“科贷通”“科创通宝”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千百万”帮扶行动,建设科技特派员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137家,较2020年底新增1542家。一季度,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4家,同比增长70.5%;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7%,增速38.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十三五”期间,江西聚焦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江西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专项63个,推动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大飞机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空白,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烯烃高效高选择性转化、视频图像特征表达与智能分析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03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示范提速增效。江西全力打造“智鄱源”“智赣119”“飞鹰警务云”等品牌工程,形成“水、火、警、医、造”五大亮点应用。其中,“智赣119”泛物联网连接数破百万,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00亿元。
“点亮”百姓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西科技界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创新攻关,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其中,具有江西特色的“三方一汤一法一技”,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秋冬季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肯定,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从产业发展布局到技术瓶颈突破,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一群群活跃在山间田野的“技术侠”,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江西省农科院万安县科技特派团成员霍俊宏的足迹遍布全省的牛羊养殖企业,从栏舍建造到牛羊育种,从饲料裹包青贮到粪污处理,他倾心倾力帮扶养殖户,2014年以来,他和团队成员共举办牛羊养殖技术培训60余次,培训近万人次。
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3%,高于同期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2015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8968人次,组成1699个科技特派团,对接全省92个县(市、区)开展科技服务,实现“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覆盖,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2932项,引进转化新品种24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