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在“云游非遗·影像展”上,新鲜“玩法”解锁中国非遗之美;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前不久,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各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纷纷开展,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进入了最好的保护和发展时期。从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到建立文物违法案件督察约谈机制,再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推选表彰“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不仅提升了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同时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

  最好的保护,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知道”。“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广受好评,《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在家中“漫游”文化遗产地;346万件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这些都启示我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推动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继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

  (安子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体育
从菜单里见作风
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
让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把暑期托管服务办好办实
城市“体检”也是“民生体检”
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莫把“传导压力”变成“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