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兵
今天青年的幸福是无数先辈用奋斗换来的,而未来在等待当代青年给出自己的答案
100年前的那个夏日,13名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将青春理想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历史关头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酝酿出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聚焦中共一大代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电影《1921》上映以来,以信仰的力量、青春的热情点燃人们新时代奋斗激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或身着马褂长衫,或身着学生制服,或西装笔挺,但同样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这群中共一大代表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至暗时刻,不顾前路艰险,一往无前投身革命。“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今天的付出还有意义吗?”面对妻子杨开慧的发问,毛泽东坚定地回答,“当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穿透银幕,铿锵的回答响彻百年的历史时空,与百年后的观众产生了共鸣:“他们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在最有活力的年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矢志追求理想。这是思想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有青年观众如此感慨。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求索救国救民的新路。“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28岁的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最终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24岁的周恩来在致友人书信中写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25岁的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猛看猛译”马列著作……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许多青春的面庞、身影,在这奋斗牺牲的漫漫征途中永远定格:35岁的杨靖宇、31岁的赵一曼、29岁的江竹筠、26岁的邱少云、22岁的雷锋、21岁的黄继光、15岁的刘胡兰……他们的名字值得被永远铭记。
时代在变,青春责任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年轻的医务人员写下“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的请战书,奋勇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年轻的扶贫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年轻的戍边英雄胸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誓死捍卫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无数青年高扬“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坚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青年的幸福是无数先辈用奋斗换来的,而未来在等待当代青年给出自己的答案。今天的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广大青年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口号令人热血沸腾。铭记光辉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