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沈决战“插门栓”

  □ 宋海峰

  盛夏北国,热浪滚滚。在建军94周年前夕,我专程从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来到辽沈大地,重温73年前那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战役——辽沈战役。

  1948年秋,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视野里,西北、中原、华东、华北和东北五大战场,“稻浪”金黄,丰收在望: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经过实战锻炼和新式整军运动,部队军政素质大大增强。而国民党军总兵力由解放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用于第一线作战的兵力仅为174万人,且士气低迷,战斗力下降。面对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中共中央不失时机作出同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的决策。

  此时,东北战场上我军兵力已超过100万人,解放了东北大部分地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把战略决战的首要目标选择在条件最有利的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锦州是华北与东北之间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有“山海要冲,边关锁匙”之称。先攻克锦州,就可封闭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往关内的大门,以决战的态势将其在东北就地全歼。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948年9月12日,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辽沈决战的枪声,首先在北宁线打响。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昌黎、绥中、兴城、义县,孤立锦州。

  锦州之战的关键在塔山。伫立在塔山阻击战阵地的遗址上,环顾四周,战场遗迹尽收眼底:塔山处在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无险可守;它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救援锦州的必经之地,一旦被突破,国民党军半天就能涌到锦州。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展现的正是震惊中外的塔山阻击战的残酷与悲壮。

  当时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侦察通信员的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后来回忆,10师30团机枪手刘殿哲,在头部和右臂负伤的情况下,顽强追击敌人150米。“坚决守住阵地……给我报仇!”一句“烈火金刚”的临终遗言,将人民军队对党的崇高信仰和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个昼夜的鏖战,浓缩在讲解员30分钟的讲述之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陆海空立体进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与友邻部队,以“人在阵地在”的血性和胆气,以伤亡5000余人的代价,毙伤俘国民党军9000余人,阻止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10万人增援锦州的图谋,保障了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攻克锦州与辽西会战的胜利。

  “摧枯拉朽狂飙劲,略地攻城气势雄。”194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锦州总攻开始,我军近千门大炮的炮口吐着火舌,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以排山倒海之势,轰响在敌军的炮楼、城墙、城门和城内守军的防御目标上,国民党守军立即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我军各攻击部队沿交通沟迅速接近城垣,发起猛烈攻击。

  配水池是锦州城北一个小高地,国民党军配备了1个加强营的守军,工事坚固,火力严密。国民党守军自喻“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拨开历史烟云,一幕幕血战配水池的历史场景,依然震撼人心。东野第3纵队7师20团1营1连战士李长修腹部受伤后,仍顽强地端着机枪从断壁里跳出来猛烈射击。炮火声中,只听见倒在血泊中的李长修还在用微弱的声音呼喊:“同志们!打不下配水池,兄弟部队就进不了锦州,我们就是全部牺牲在这里,也要把配水池拿下来。”

  攻击配水池的1营官兵,用血肉之躯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基,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矗立成永不磨灭的丰碑。攻占了配水池后,1营600多官兵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摄影记者。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我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

  “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凝视着攻克锦州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东北野战军总部领导人的贺电,专程从家乡吉林开原前来参观的原东野7纵21师61团3营1连战士于德才,坐在轮椅上连声说:“可以说,这次战役的胜利是挖沟挖出来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阵中日记》这样记载:夜幕降临,数万官兵拼命挖掘,锦州城四周彻夜都是锹镐之声。天亮后,城墙外的开阔地上布满纵横交错的壕沟,这些壕沟一直挖到了守军的阵地前。挖掘交通沟这一战术,使部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通过开阔地接近城垣,加快了攻克锦州的胜利。

  1948年10月15日18时,锦州,这个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城市,在英勇的人民军队面前,只用了31小时,就被攻克了。此役,我军全歼锦州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至此,国民党军由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被完全封死,辽沈战场上呈现出“关门打狗”的态势。

  辽沈决战这场“插门栓”决战,是由一场场激战连接而成的。锦州解放后,在我军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长春国民党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0月21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残部放下武器。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讲过一句话:“军队的精神力量主要来源于两大因素——苦难和胜利。”诚哉斯言,10月26日凌晨,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21团3营挟攻锦胜利之威,勇猛穿插到黑山以东的胡家窝棚,以巨大的代价,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指挥部。该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被俘后坦言:“解放军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进兵团的脑袋……”

  狂飙怒进,势如破竹。胡家窝棚的“斩首行动”,加快了国民党军西进兵团的覆灭。东北野战军总部迅即指挥9个纵队不分建制,以乱制乱,猛打猛冲,分割围歼。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全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10万余人。紧接着,我军乘胜挥师东进,解放了沈阳、营口、锦西和葫芦岛。

  “硝烟蔽野壮怀赴,炮火连天热血酬。”展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的辽沈战役的宏大场景,讲述着此役的重要战略意义。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沈决战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过国民党军队,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走出纪念馆,我拿出手机,在纪念馆前留下一张自拍照。朋友圈中,我写了一段感言:镰刀、锤头,信仰的旗帜;五星、八一,胜利的旗帜;党旗领着军旗走,军旗跟着党旗走,闯过了千山的关隘、万水的激流。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人民军队用鲜血与忠诚实现了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

  这盛世,如先烈所愿。这光芒,将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

  (本文配图为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李武、王希奇、曹庆棠、付巍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文化赣鄱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下山上山
江西的红
辽沈决战“插门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