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芳 文\图
近日,第七届江西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果揭晓,南昌大学参赛项目“‘同强铁壁’——面向5G通讯电磁防护保卫者”获得高教主赛道初创组金奖。“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重要经济价值,打破了美国3M和日本TDK等国外大公司的长期垄断,实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我们国家核心关键技术的自立自强。”在项目推荐意见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这样写道。
这是一个怎样的项目?一个怎样的团队?日前,记者来到南昌大学,走近这个团队,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创新精神。
开辟全新技术路径,科研攻关就要“不走寻常路”
来到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项目团队的主要人员正围在一起热烈讨论,摆在他们中间的是一卷银灰色的磁性薄膜,这是项目的主角——用于降低电磁干扰和辐射的电磁屏蔽膜。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同类产品了,你们的创新点在哪?市场竞争力是什么?”看着这外表普通的屏蔽薄膜,记者问。“我们的产品‘不走寻常路’,无论从产品原料、加工工艺还是工作原理上,都打破了传统,开辟出全新技术路径。”为了让记者更好地理解,项目联合创始人、CTO,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程振之博士做了一番现场讲解: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屏蔽材料是将电磁波反射出去,存在二次污染,而且用铜、银、镍等贵重金属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不环保,而他们的产品采用铁、硅、铝等为原料,用自主开发的水基流延技术制作而成,这种超薄柔性膜能将电磁全部吸收转换为热能,将屏蔽效能提高到98.5%,实现了业内一直追求的吸收强、频带宽、厚度薄、质量轻的目标。
早在2017年,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组织了一支科研团队,对电磁屏蔽材料、技术等开展集成攻关创新,一次次实验、一次次验证、一次次失败之后从头再来,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申请相关专利2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10项,实现自主专利全覆盖。2020年3月,研究成果在实验室开始进行产品小试。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平台,科研成果、大学生、企业、市场之间有了奇妙的互动。
投身创新创业洪流,大学生就要敢想敢闯敢创
去年10月,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管学院的12名同学,在南昌大学罗广圣教授团队等三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各展所长,开启了“‘同强铁壁’——面向5G通讯电磁防护保卫者”项目的创新创业大赛之旅。
“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磁性吸波材料,以前在相关企业实习时就意识到电子屏蔽领域市场巨大,得知学院要组建参赛团队,我立即加入进来。”项目负责人、CEO,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何仁俊说,项目团队组建后,队员围绕科研成果对接市场,形成更大经济效益等方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思维碰撞”,一个又一个新颖的观点不断提出,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
队员们走出校园,走向市场,大胆想大胆闯,做市场调研、和厂商交流、与企业家面对面谈项目、谋合作。
2021年3月,项目团队注册成立江西卓磁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4月,与江西金泽新材料公司达成设备租赁及自主生产合作协议;2021年6月,产品在瑞金5G产业园开始投产;已获得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与vivo、OPPO等手机品牌的一级供应商深圳市卓汉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销售订单合同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在市场上取得良好反响……团队凭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创业激情,很快打开了局面。
团队的合作伙伴,位于瑞金的江西金泽新材料公司董事长许瑞龙告诉记者,企业需要有新技术新产品,高校的科研产品需要落地转化,与“同强铁壁”团队合作,看中的是他们的科研成果,而在接触过程中,感觉大学生们有想法、有朝气、渴望成功,这都是创业者必须要有的劲头。
在团队的努力下,产品逐渐打开市场,到目前已有640万元的订单。
“之前对创业完全没有概念,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亲历了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也对企业的诞生、成长、运营有了了解,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了我的一个选择。”团队成员甘佳薇在谈到参赛体会时说。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更有创新的意识,市场的嗅觉,这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搭建了产教融合新平台,向学生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项目总指导老师罗广圣教授说。
这个暑假,队员们主动放弃假期,积极备战将在我省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国际、国内的大学生同台竞技。“同心齐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筑起面向5G通讯电磁防护的铁壁,我们将继续努力,向国赛金奖冲击。”队员们意气风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