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美煜 文/图
江西、湖南同属中部地区省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依、血脉相连。
9月16日,记者跟随“全国百家党媒看湖南”采访团,近距离触摸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从山河智能到“中国V谷”马栏山,湖南探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人印象深刻,给人以启示。
敢为人先的先导式创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像高山一样沉稳,像大河一样拥有活力。”这是山河智能对于自己名字的定义。
装备制造,国之重器。山河智能由中南大学何清华教授于1999年领衔创办,依靠革命性创新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以上市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长沙为总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山河智能是湖南制造崛起的一个典范。
走进山河智能挖掘机智能装配车间,只见工人们紧张有序地穿梭其中,或是组装硬件,或是调试设备,车间内悬挂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红色条幅十分醒目。创始人、首席专家、董事长何清华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山河智能的发展情况。
成功研制耦合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完成1000小时矿山工业性考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套油气管道装备——野外超大管径钢管焊接移动作业平台,解决了国际最大管径(1422毫米)油气管道的现场高质量焊接难题,作业效率成倍提高;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子公司先后建立,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力日益增强……一个个傲人成绩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山河智能的超前意识和世界眼光。
从星城一隅起步到“花开”全球,山河智能破浪前行的“密码”是什么?在何清华的一番话中,大家找到了答案——先导式创新。“这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创新,与此相反的是跟随式、仿制式的发展。”何清华如是说道。
的确,纵观山河智能每一次的战略布局,敢为人先的无畏勇气是其鲜明特色。比如,2002年,轻型运动类飞机在中国还非常罕见时,山河智能就毅然挺进通用航空领域。瞄准目标,积蓄力量,山河智能最终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中国民航轻型飞机适航认证的民营企业,并成功造出首款国产轻型运动类飞机——阿若拉。
凭借先导式创新,山河智能已在地下工程装备、全系列挖掘机、现代凿岩设备、特种装备、矿山装备、起重机械、液压元器件和通用航空装备等十多个领域,成功研发出200多个规格型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批量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创+文创擦出奇妙火花
浏阳河畔的马栏山,不养马,更不是一座山。它是享誉全国的广电湘军大本营,是网红打卡地,是人才聚集的文创高地。“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坐落于此。
自2017年挂牌成立以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着力做好“基础建设、内容生态、技术底座、媒体融合”四件大事,志在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聚焦数字视频内容生产,用先进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
“园区不做房地产,做文产,坚持‘房住不炒’,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最优的产业;发挥独特优势,依托湖南广电内容品牌优势,建设全要素视频产业生态圈;科创+文创,做数字新经济……”通过园区工作人员的介绍,采访团加深了对“中国V谷”马栏山的了解,了解它志在成为以视频文创为特色的国际性大型文创产业园区的决心与信心。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是整个长沙乃至湖南文创产业的品牌。湖南就像深圳推进科技创新、北京发展总部经济一样,着力打造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在这里,技术与文化碰撞产生的创新创意随处可见。
你瞧,通过5G云、4K、AI修复上色等技术手段,1964年版电影《雷锋》从黑白变成彩色,雷锋形象也更加立体生动。这是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首席专家周苏岳带领的“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项目团队历时3个多月完成的成果。
你瞧,电视节目里,主播说新闻,左下角的AI虚拟主播打着手语翻译。这套人工智能(AI)手语电视播报系统由湖南长广千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如今,这套系统已在近150家媒体应用,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畅听”世界。
在这里,青春是一种姿态,追梦人英姿勃发。
据统计,园区从业人员5万多人,平均年龄26.7岁,青年创业者占比近90%。青年创客代表、云目未来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伊沙晨子坦言,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对于年轻人创业很包容,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平台给予她绝佳的创业机遇。目前,公司正在实施马栏山“聚合马力”工程,开展智慧党建,为企业提供舆情风险预警服务。
迎着朝阳奔向远方,“中国V谷”马栏山迎风生长。去年,园区企业实现营收430亿元;今年1至7月实现营收319.55亿元,同比增长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