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望仙谷,在山中更在心中

  本报记者 吕玉玺

  走到了山里,就回到了心里;跨过人山人海,更想听松涛观竹海;看多了罗马柱,会想念望仙谷……坐落在深山里的望仙谷一经掀起盖头,就成了上饶旅游的新IP,也是网红争相打卡地。

  望仙谷凭什么这么火?九月,记者来此一探究竟。

  探访山中传奇,仿佛回到儿时故乡

  望仙谷,位于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北部,离上饶市区50公里,南邻灵山主峰景区,北望三清山。由于辖区内石材资源丰富,2000年有179条花岗岩生产线,5000多人以此谋生,望仙乡也被称为“石材之乡”;2007年,因无序开采花岗岩造成生态破坏,石材产业被叫停,过去在石材生产线上工作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村民陆续迁出,望仙、上镇、大济、葛路等村相继成了“空心村”。

  逐渐落寞的村落,在2011年迎来了转机。上饶九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亦飞来到了望仙谷,“我们选择峡谷极限漂流项目,依托现有的峡谷和水资源,建成了全长2.8公里、落差185米的漂流,沿途树木参天,河道怪石万千,途经三湾四潭,是一种非常刺激的体验。”

  由于旅游业态单一,几年下来,漂流项目运营很不理想。

  怎么办?2016年,学习美术专业的田馥榛加入望仙谷景区,成为这里的总设计师。“在望仙谷,我们想全面复兴当地的乡村文化,包括赣东北特有建筑、农业种植、饮食,还有古法手工技艺。”田馥榛说。

  围绕“拯救落寞乡村,再造新故乡”,望仙谷的团队以环境复原为基础,还原青石板的村路、石头的挡墙……让它保持原有的味道;房子边上的柴火垛、过去打水的水井、碾米的水碓房;绿化植物的选择上是用村里原有的各种果树、茅草、青苔等。

  如今的望仙谷,夯土、竹海、巨石、峡谷在蓝天白云中宛若画卷;黄墙黛瓦的江西民居群落,在山中、在溪畔,错落成让游客流连的街市、让饕客垂涎的食肆、让住客忘返的私密空间;点缀在悬崖上的民宿,让人不禁惊叹其鬼斧神工之妙……一幅传奇的山中图画正徐徐展开。

  “在这里能找到乡愁,感受到儿时的味道。”游客凌群英说,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来到望仙谷,仿佛穿越到了儿时的故乡。

  文旅融合精彩,古色体验引人入胜

  去年10月21日,望仙谷试运营,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短短19天入园总人数达到12.4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接待人数超过5万人次……作为新晋景区,望仙谷俨然成为旅游市场一匹“黑马”。

  旅游数据最具说服力。“目前,我们景区的民宿入住率超过90%,周末经常一房难求。”田馥榛说。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在景区建设中,望仙谷保留了赣东北特有的建筑文化,搭建了木工工坊,用纯手工的方式搭建传统样式的屋子。“赣东北民居建筑中的青砖灰瓦夯土房,集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夯土房冬暖夏凉、防潮,自带天然的‘暖通系统’,这是今天很多城市建筑所不能比的。”田馥榛介绍,建筑上我们用了大量夯土的建筑方式,也用夯土房改建了很多民宿客房,加入现代化的设施和家具,改造了包括适合朋友小聚的茶室、适合运动的健身房和泳池、适合孩子们的玩耍空间等公共区域,希望游客在“老房子”里也能体验到舒适感。

  逛古工坊、寻旧物件、学老手艺,在这里,回味儿时乐趣变得简单。非遗街上热闹非凡,广信泥塑、广信剪纸、灵山糖画、窑山陶缸等非遗展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望仙村同时融合了100多种形形色色的江西小吃,有清汤、炒粉、麻子粿、灯盏粿、韭菜粿等。望仙村景区内所有的小吃店铺都不收租金,只要求店主把小吃做出味道,做出特色。百味街和灵光街上,游人如织,伴随着嘹亮的上饶民歌,游客们品尝着各色美食。

  踏足千年小镇,看古朴村落、赏非遗手艺、品农家美食、享田园乐趣……此时的望仙谷别有一番韵味。古戏台上,越剧上演,曲笛悠悠,笙箫清亮。台上演员身形回转,一开嗓,细腻悠扬,婉转缠绵,满盈江南灵秀之气。台下游人驻足于府前广场,在咿咿呀呀的唱腔中,品味戏如人生。

  “来到望仙谷,我们追求的就是人游在山中、情怀在心中,有‘踩惯了红地毯、会梦见石板路’的回味。”陈亦飞说,“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把望仙谷景区打造成江西文旅融合文化IP,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上栗县2.45万亩撂荒地复耕见闻
从山河智能到“中国V谷”马栏山——~~~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庆祝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点燃全运激情 放飞赣鄱梦想
扛稳“米袋子” 鼓起“钱袋子”
高质量发展,我们向湖南学什么?
体验传统文化
望仙谷,在山中更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