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玉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以高质量经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
以高质量经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很强的同步性,这也说明人均经济总量的提高可以转化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财富创造能力的巨大跃升。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面的、多层次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国的人均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必须通过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高质量经济发展推进财富创造能力的再跃升。要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富裕程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要依靠生产力在经济领域提供的物质支撑,也要依靠民生建设为全体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更要依靠每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与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聚焦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通过人人参与、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不断提升富裕程度,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以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重点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劳动力质量不高等。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勇于创新。通过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解决制约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系统思维、顶层设计来破解规划协同、跨区治理、产业对接、区域协作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在更多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组合。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是薄弱环节,如何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和生态体制改革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补偿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广大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日益美好的生活,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国家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即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这就需要构建高效能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治理体系与共同富裕具有共生与互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高效能的治理体系是共同富裕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以高效能的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共同富裕离不开多元主体协作联动的高效能治理体系,既要增强社会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自我整合能力,又要通过政府力量、市场力量、资本力量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推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创造,在创造中获得。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