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安源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服务萍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其重要职责。自2013年升本以来,学校搭建了5个省级和4个校级科研平台,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145个。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融合,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搭建平台、以平台对接项目、以项目聚集人才、以人才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在迈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学校正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助推萍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为萍乡市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明确办学定位
加快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学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萍乡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全面开启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15年,学校获批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逐步显现。此后,出台《萍乡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方案》,成立萍乡学院转型发展办公室,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坚持由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坚持由专科办学向本科办学转型,坚持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型。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科学确立学校办学定位。近年来,学校上下齐心,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逐步确立了“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材料、机械和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2021年1月初,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文,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学校成功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办学的转型。
坚持产教融合
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萍乡学院全面落实办学定位,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将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融入教育内容和教学全过程。组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引进、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等。
学校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方式改革。在教学模式上,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教学内容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单一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变理论考核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考核,变只重视学业考核为学业和素质相结合的考核。
建立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争取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主动适应国家战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获学科竞赛全国奖27项,其中全国一等奖4项,省部级奖项173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11篇;师范专业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达90%以上;近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为9.1%、9.2%、12.8%、13.4%和15.7%。
搭建创新平台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以地方发展需求为方向”的目标,构建与地方、企业开展科技、文化合作交流的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协同创新。萍乡是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获批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创新引领发展,高端电瓷、精细陶瓷、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海绵产业等接续替代产业蓬勃兴起,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制定《萍乡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办法》《萍乡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力度。出台《关于服务区域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注重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学校获批并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平台和海绵城市研究院等4个校级平台,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共同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协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不断增强,与萍乡当地企业或政府合作的横向课题逐年增多,课题经费2020年首次超过300万元。近年来,学校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立项横向课题49项,合同金额700余万元;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28篇;教师获授权专利134项;获省、市级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区域大气环保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示范研究”两项任务;与江西中材电瓷合作申报省科技厅“5511”工程的科技重大专项获得立项。
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制定《萍乡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标准》《萍乡学院毕业实习、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多渠道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江西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教研合作,确保每个本科专业有至少两个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教学需求。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制定《萍乡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道德水平,积极营造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30.8%;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下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选派教师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99人次,教师在挂职锻炼中积极服务地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20多项,合作出版应用型教材40多部。2021年,学校选派11名高层次人才组成服务团,赴萍乡市湘东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风正好扬帆,实干正当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萍乡学院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征程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特色发展步伐,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萍乡市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文图由萍乡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