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袅袅炊烟不掩英雄本色

  □ 陈 斌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通信。杜甫诗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时家书的分量何止万金,它是连接官兵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纽带,给予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71年后,当我们捧读这些沾满硝烟与血泪的家书,我们仍能感受到洋溢其中的爱与思念、坚强与无畏、乐观与浪漫,以及家国情怀。

  前段时间,江苏宿迁籍志愿军战士李征明的书信感动了无数人。1930年出生的李征明20岁入伍,1952年赴朝,一年后牺牲。李征明生前给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书保存至今。书信中不仅有文字,常常配有多幅图画。在一封仅两页纸的书信中,李征明共画了大小21幅画,里面有父母、老家、立功表彰、杀敌、书籍等。

  在那个读书人相对较少的年代,打开这封书信,就算不识字,看看图也能弄懂大概意思,自然方便家人阅读。李征明的书信言简意赅,从中可以看到一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对战场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不屑一顾,把生与死置之度外。在另一封信中,李征明提到了朝鲜的恶劣天气,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杀敌立功的决心。而他同样关心的还有家里的事务,比如妹妹的学业,信的开头总会绘出关于妹妹的图画,他心里是如此牵挂亲人。

  相比之下,从事文艺工作的志愿军战士邵少康的书信文艺气息强了许多。邵少康写给弟弟邵尔钧的书信足足四页,密密麻麻,全篇仅有少数几处涂改。

  虽然饱经战火,但邵少康的眼里不只有硝烟,还有朝鲜那迷人的秋天。他对朝鲜当地的风俗习惯颇为关注,他这样描写朝鲜的丰收景象:“谷穗低下头来,像沉睡一样,风是吹不醒它的。”他还对朝鲜中秋节风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志愿军与当地百姓间的良好关系。

  前不久,央视电影频道播放了演员黄轩朗读的志愿军战士吴书的一封书信,那封信饱含了吴书对家人的思念,也充满了对孩子的细致关怀。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津湖》里那个将来“让闺女学好算术”的梅生。而江西籍志愿军战士况重晚的书信里则叮嘱妻子“好好操持饮食,村子前后或山上或水塘要加紧照顾。”国这个大家要保,小家也要好生照顾,保大家也是为了小家。书信的语言非常朴实,感情真挚。

  战争只是暂时的,生活才是永恒。志愿军战士们希望打赢这场仗,不再遭受欺侮。他日回到家乡,守着土地、守着家国,远离战火,平安生活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幸福。他们没讲大道理,但明白只有大家安宁,小家才会平安。

  许多书信作者后来牺牲了,这些书信穿越了战火硝烟,跨越千山万水,也穿越了漫漫历史时空,化成永恒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天下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民生
   第09版:文化赣鄙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从“东方史诗”中汲取党史营养
袅袅炊烟不掩英雄本色
赣版新书榜
走近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