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老矿区 今朝更好看

——安源区矿山生态修复剪影(下)
生态修复后的林业分场美景如画
山清水秀的五陂镇
矿山修复后生机勃勃的康养小镇

  姚世磊

  五陂旅游小镇·灰色煤区变绿色景区

  宽阔笔直的沥青公路旁,南坑河五陂段河畔绿草如茵,白鹭翩飞,如画美景令人陶醉。“又看到久违的好山好水了!”五陂镇居民高兴地说。

  野生动物回迁了

  五陂镇林业分场党总支书记赖益明,是生在林场长在林场那一辈人,他不会忘记小时候家乡有多美,一山绿色,常年望去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贯村而过的南坑河清澈见底,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河里淘米洗菜、挑水浣衣。

  情况转变始于开山挖矿,“萍乡挖煤集中的镇中,就有五陂镇。”赖益明19岁进林场工作,那一年,镇上遍地都是煤窑,仅林场就有7个自营煤矿,山上露天煤矿更有逾百个。矿山致富一方百姓的同时,五陂镇的环境也在持续恶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条河又黑又黄,又臭又脏,谁都不愿意靠近。五陂镇家家户户全天不开窗,吃饭不开门,因为灰太大了。”

  生活用水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空气质量极差,矿井挖采过程中意外随时可能出现,非法开采、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山体塌陷、房屋开裂……昔日的青山一度成了“破山”,生存环境岌岌可危。更让赖益明难过的是,很多邻居都全家搬离了五陂镇。

  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落实,五陂镇开始打击非法开采露天煤矿。这一过程中,因地处芦溪、湘东、安源三地交界的位置,五陂镇存在着管理难、监察难、“打非”难等众多问题。为此,当地专门成立“打非”组,建“打非”监测点,对全镇范围的开采区进行全天候巡查,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坚决关停整顿。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五陂镇党委带领林业分场,积极推动矿山复绿。如今的林业分场,不仅裸露土地已清零,还种植了大量的梧桐树。恢复800余亩省级公益林与大山连成一片,从前销声匿迹的白鹿、野兔、麂子等野生动物又回来了。现在,南坑河五陂段的水质全年达标,河水碧波荡漾,“乌黑煤山”又回到了“绿水青山”。

  离乡村民回家了

  五陂镇全面复绿过程中,老党员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65岁的肖伯福正是其中一员,1983年入党的他,参与了林业分场党支部的每一次复绿行动。“每年3月,我们上山撒树种子,10月就上山巡逻,做好防风防火。”高山上面种松树,山势低处种梧桐,五陂镇的老党员次次冲锋在前。“生态复绿,家乡变美,我们更珍惜现在的好环境。”

  现在,五陂镇仅有两家煤矿。其中,王坑煤矿共投入1亿多元更新环保设备,改造升级后年产量在10万吨至14万吨之间,厂房内安装有喷淋降尘设备,24小时不间断向空气中喷射水雾。厂房外设有洗车区,装车用的是全封闭防水布料,全封闭式作业、全自动化操作,确保将污染降到最低。林业分场农民合作社组建的运输车队,参与改造后的煤矿运输,20多辆运输车,去年创收近50万元。

  如今的五陂镇,正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小镇。林业分场共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占地3000余亩的三湾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了4条难易不等的徒步路线,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体验。2.8公里桃花岛景观带,成了又一处赏花休闲佳境;风情民宿大岭背“瑞和园”成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健康漫游道、自行车驿站等景观,让游客尽享生态乐民的体验;农耕博物馆、村史馆、知青印象馆,深耕本土文化;“初心馆”传播红色基因……生态成了林业分场集财聚人的金字招牌。

  五陂镇还改造了废弃的洗煤厂,引进了一家鞋厂。这家企业可就业岗位500多个,目前招收当地居民逾百名,熟练工月收入不低于6000元。

  “今年拆旧房建新房就超过16家了。”赖益明说,从矿山治理复绿以来,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曾经离开这里的人,陆陆续续回到这里。“天蓝、水清、地洁、山秀、景美,来过这里的人很难不爱上这里,更何况这里是魂牵梦绕的家乡。生态环境好了,居民生活富了,镇上民风更纯朴了。”赖益明说。

  链接

  五陂镇矿产资源丰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林业分场共有13个煤矿,森林损毁面积近1000余亩。2005年起,该镇开始修复山体,投入资金逾千万元,每年复绿200至400亩。现在的五陂镇拥有800余亩的省级公益林,近年来还获得了“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

  青山康养小镇·逃离之地变养生福地

  休闲步道两旁花草繁盛、山坡上种植的中草药错落有致、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金秋时节,走进安源区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红枫若隐若现,金桂香气袭人,红枫树下拍照的情侣、亲子乐园里的欢声笑语、中草药基地辛勤的园丁……外地游客怎么都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

  村口老泉眼重冒清泉

  这里是原萍乡市焦宝煤矿所在地——安源区青山镇。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乡镇,当地曾有句顺口溜:“一天三顿饭,两顿靠水泥和煤炭。”

  青山镇盛产煤,“有些人家,只要往床底下随手一刨,都能刨到煤。”青山镇青山村70岁的老支书姚若萍回忆说。1963年开始下矿挖煤的他,清楚记得小时候挖煤的场景:一个人从狭小的井口拉着绳子慢慢下矿,随后用桶子装满了煤,再通过上面的人,手摇轱辘将煤拉出。2006年之前,青山镇有60多家大小煤矿,山就这样越挖越深。“青山煤矿最深的时候往下挖了300多米,焦宝煤矿普遍挖到了地下100多米。”在这段时期,姚若萍从小就喜欢喝的村口的那眼泉水,再也没出过一滴水。

  青山镇除了采煤之外,还兴办了五金厂、陶瓷厂、水泥厂等相关产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青山村村集体企业就有20多家,个体企业近80家。”长期开采煤炭,加上水泥等延伸产业发展,青山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12年,已经连续开采了40余年的焦宝煤矿所在地,因常年开采,青山变成了千疮百孔的废弃地。山风吹过,没有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的是翻滚的灰尘,环境污染导致青山村患上肺部疾病的人数不胜数,有条件的人家都离村“逃生”,留下祖辈的老房子空置在那里。

  治沉疴须下猛药,改善环境、修复矿山刻不容缓。2017年,安源区抓紧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青山村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小镇占地面积1850亩,以中医医疗为依托、医养结合为抓手,覆盖了医疗、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中医药教学培训、中草药种植、中药研发六大板块。目前小镇客厅、康养游步道、中草药种植园、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已完成建设。通过废弃矿山整治、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019年,姚若萍更是惊喜地发现,他惦记多年的村口那老泉眼,也重获新生,“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赶去尝了口泉水,还是那么甜!”

  今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青山连绵,风景如画。如今,沥青道路宽阔整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青山镇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渐凸显。

  随着中环西路建成通车、公交西站落户,青山镇土地利用价值不断提升,更多客商把投资兴业的眼光投向了青山。中医院人才培训中心现已落户;砂子塘棚户区改造建成电梯房414户;家具、灯具街特色十足、远近闻名,年销售额均超过2500万元……

  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瞄准大中医、大健康、大休闲的目标,走城乡融合之路,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截至目前,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项目,已修复废弃矿山567亩,种植了牡丹、芍药、白芨、玉簪等药材200余亩,以及银杏、杜鹃、樱花等观赏性绿植100余亩。通过填平废坑、改善土质,因地制宜修建排水沟和休闲小道,种植各类中草药,曾经面目狰狞满是“伤疤”的矿山,变得四季皆有美景。今年以来,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吸引游客4万余人次,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就业。

  链接

  安源区青山镇此前有10家煤矿煤窑,矿山毁林近2000亩,2012年开始陆续进行矿山修复,2017年引进中医药养生小镇项目,投入1.6亿元,对矿山进行整体修复并利用。

  【结语】

  本报《生态》专刊分两期集中报道萍乡市安源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旨在宣传安源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安源区的成功实践,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我省矿产丰富,矿山较多,生态修复任重道远,各地将通过对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着力解决好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打造好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勇争先,为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彩的江西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图片由安源区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峡江——~~~
~~~——安源区矿山生态修复剪影(下)
信丰——~~~
丰城——~~~
芦溪镇——~~~
安远——~~~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件
   第08版:视线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生态
   第12版:综合
为古树名木办理“身份证”
百年老矿区 今朝更好看
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河长+检察长”协同
联合督查“河长制”落实情况
“河小青”护出河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