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正道 德艺双馨

  □ 夏汉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这个问题时,主要从两大方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首先,文艺工作者要在立志立德上下功夫,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崇高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征引了清代著名学者叶燮在《原诗·外篇》中所说的话:“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的确,有了高远的志向,文艺家才能够形成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才能做到言简意赅,辞意恢宏,旨趣恒永。而志向的确立和践行,又与文艺家自身的品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只有立志高远、而又品德高尚的文艺家,才能够创作岀时代之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

  第二,在正确认识了立志与立德的关系后,文艺家自身还必须具备高超的艺术水平。

  以文艺家个人而言,才艺固然重要,但自身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艺双馨”,德列在第一位。文艺家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知名度高的文艺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更要谦虚谨慎,朝乾夕惕,戒骄戒躁;文艺家越是被社会关注和推崇,就越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以良好的形象示人,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毋庸讳言,当下的文艺界,确实存在一些“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的怪现象。有少数的所谓“艺术家”,有艺无德,甚至无德无艺。在他们的心目中,金钱与名利才是追求的目标。

  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这种“三俗”现象使得一些人缺乏自我思想,缺乏自我理智,缺乏自我尊严,随波逐流,格调低下。什么“小鲜肉”、什么“娘炮”、什么滥情、什么以劣充优……诸如此类,光怪陆离的现象充斥文坛、充斥舞台、充斥荧屏;更有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嘲讽英雄人物……这类所谓的文艺家和他们所谓的作品必将被时代被人民所唾弃。

  文学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辛的创造性工作,文艺家应该具有虔诚的信念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以百姓为本,以生活为源,接地气,存良知,勇担当,真正成为受人敬仰、为人敬重的德艺双馨的文艺家。

  其实,在历史上,对德艺双馨文艺家的推崇和赞扬,一直是文坛的主流,那些德艺双馨的文艺家,最是受人敬重。以古代江西文坛为例,就不乏这类受人尊重的文艺家,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冲破重重阻力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等等,都是令人称道的文坛楷模。

  “德”是根,是文艺家安身立命的根;“艺”是本,是文艺家的立业之本。正所谓“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我们广大的文艺家应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身边英雄,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德艺双馨”的文艺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第05版: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第06版:综合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生态
   第12版:视线
眼纳千江水 胸起百万兵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坚守人民立场,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守正为基 创新以求
用古老的赣南采茶戏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正道 德艺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