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中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之一,并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理论强党的行动自觉。
增强理论强党的行动自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能够摆脱以往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望来时路,马克思主义成功指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伟大胜利;展望未来路,马克思主义也必将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的赶考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坚如磐石、不动如山的决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来指导实践。
增强理论强党的行动自觉,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标识着新成就,也预示着新的实践条件和困难挑战,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理论基础。
理论强党,必须坚持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铸魂育人落到实处。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大历史观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党的历史,用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去鼓舞青年学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奋斗精神。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青年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用伟大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怀,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贡献者、践行者。
(作者系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