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获批试点空域和试点航线,率先打通军地民三方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渠道,率先研制基于北斗技术应用的通航管理系统,率先建立军地民统一协同管理机制。
基本具备了“四能”:能报、能批、能看、能管,即通航飞行报得了、批得下、看得到、管得住。
健全完善了“四优”:优机制、优平台、优技术、优保障,即优化低空协同运行管理机制,优化通航监视与服务平台,优化基于北斗技术的通航飞行服务系统,优化组织和投入保障。
突出做到了“四新”:空域划设实现新突破,“北斗+低空”有机结合取得新进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展现新作为,独特管理方式取得新成效。
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江西的重大使命,是加快建设航空强省、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作示范、勇争先”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锐意进取、担当实干,扎实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立足特色优势
主动抢抓机遇
低空空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国防和社会价值。长期以来,我国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通用航空业发展。为高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我国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空域划设不够合理、管理模式不够科学、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服务保障不够有力等突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低空空域资源利用尚不充分,与通用航空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大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总体部署,在总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空管办)部署实施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
江西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航空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础扎实。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航空强省战略,加快构建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通用航空市场。目前,全省现有通航运营单位13家,建设通用机场7个,南昌、景德镇市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赣州市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合理使用低空空域资源,是发展通用航空、繁荣低空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的重大机遇,助力航空强省建设,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主动加强与中央空管办、东部战区空军的沟通对接,全力争取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2020年9月22日,中央空管办正式批复《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之一。
搞好总体谋划
勾勒改革蓝图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标中央要求,结合江西实际,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勾勒了清晰的改革蓝图。
实现五大目标任务。包括配合推行实施空域分类管理,完成境内3000米以下管制、监视、报告空域分类划设;构建低空目视飞行航线网络,实现“点、线、面”横纵相连,打造全省“一小时通勤圈”;建立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体系,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协同融合监督管理,为通航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低空飞行保障基础建设,实现通航飞行保障数字化;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再造一个“蓝色江西”。
完成八项试点内容。着力在空域运行管理、飞行任务管理、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实施管理、飞行服务管理、飞行动态监视、数据信息管理、特殊任务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低空空域规划和运行管理体系、监视和服务保障体系、低空安全管理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
强化六项政策措施。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组建实施主体、培育壮大通用航空应用市场、加大人才队伍培育引进力度、订立法规制度明确责任划分,为改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五大工作机制。建立通报协同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综合协调机制、空域评估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军地民融合、责权利一致、可持续发展”的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工作机制。
抓好三个实施步骤。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计划24个月完成,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其中,第一阶段起步开局(2020年10月-2021年5月),形成基本工作能力;第二阶段全面推进(2021年6月-2022年1月),具备通航服务保障能力;第三阶段优化完善(2022年2月-2022年9月),试点全面运行。同时,制定了责任清单,将各阶段任务细化为49项具体工作,每一项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体现鲜明特点
打造“江西模式”
我省改革突出体现了高位推动、全域覆盖、创新突破、深度融合的鲜明特点,奋力打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江西模式”。
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摆在突出位置,多次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组建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挂帅,军地30余个部门为成员的江西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军民融合办,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导落实。
全域覆盖。我省将打造覆盖全域的低空飞行航线网络,建立军民协同、灵活转换、无缝衔接的空域使用模式,形成常态化可用低空空域,满足通用航空等多元化发展需求。
创新突破。依托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系统技术,融合高分、5G、ADS-B等多种技术手段,建设通航飞行监视与服务平台系统,实现低空空域监视的全面覆盖和可视化监管,补齐通航飞行传统监视手段的短板弱项。
深度融合。成立了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实现了军地民三方实时数据引接和信息共享通道,探索军地民联合办公模式,构建军地民协同、资源共享、权责明晰的通航监管服务体系,为通航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释放改革红利
服务发展大局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将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过程中,军地同向发力、密切配合,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是一次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我省将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加快完善军地需求对接、资源统筹、信息共享、项目共建、创新协同等方面的制度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利于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随着低空空域资源充分释放、通用机场网络加快建设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将吸引通航研发制造、零部件生产、运营服务等企业纷纷入驻,带动维修保养、航材供应、试验试飞、飞行培训、航空消费等产业链发展,拓展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等领域的应用,有效发挥拉动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黑飞”导致的扰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我省通过改革将建立与军民航信息共享、联合查证、联合处置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对全省通用航空、无人机、滑翔伞等“低慢小”航空器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数量及分布情况,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严格防范违规违法飞行活动,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紧急突发事件,营造安全有序的低空飞行环境。
低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在全国率先实现“一盘棋”统一协同管理
我省在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中,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先导工程,着力把军地民拧成一股绳,在协同运行管理上实现“一盘棋”。
首先,从健全管理体制上破冰,构建起了三级运行的管理架构。根据改革试点拓展实施方案要求,组建了由省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作为省级层面领导管理机构。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委军民融合办,负责统筹江西省全境低空空域资源的管理、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申报与审批工作。这是地方政府首次介入并负责统筹低空协同运行管理工作。同时,增设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作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的专责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军民航之间的关系,完善优化并提供低空空域管理公共服务。在3个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中,这是唯一一个从事通用航空协调运行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其次,从完善制度机制上破题,构建起了军地民高效协同管理模式。江西充分利用改革试点拓展可以先行先试的条件,全力争取军、民航主管部门支持,着力打破当前制约通航飞行的各种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军地民协同融合监管以及相关审批流程再造,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实行一个口子对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与东部战区空军、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华东地区空管局等实行军地民协同办公。并由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一个口子对外,在全国率先实现低空空域管理由多头管理变为统一协同管理。二是通过一张网络审批。目前,新建的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已上线运行,通过专线可与东部战区空军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和民航华东空管局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并网运行,实现情报数据和审批流程互联互通。今后,江西境内通航用户不需要再分别向军民航管理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只要通过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提出申请即可。以前通航用户需要自己跑、多头跑、重复跑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三是军民航充分授权放权。目前,东部战区空军和民航华东地区空管局已授予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在日常运行中对已批复的低空空域和航线进行协助管理,对其中的临时空域使用申请可直接审查同意等5大权限。这是地方机构首批获准协助任务审批,开创了地方政府协助通航行业监管的新模式。
第三,从提高服务质效上破局,构建起了便捷高效的支撑平台。在军民航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初步建成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包含A类飞行服务站功能,向通航用户开放互联网端口,可为通航用户提供任务审批、飞行计划、航空情报、气象情报、协助救援等“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通航用户通过互联网端口可实现通航飞行“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做到“一次都不用跑”即可“想飞就飞”。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完善A类飞行服务站功能,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通航飞行审批程序最简、审批时间最短、服务保障最好的省份,助力江西通航飞出“加速度”。
通航飞行服务系统建设
在全国率先实现“军地民”一网通办
研制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是国家(江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的重要内容。省通航协调运行中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具有精细化、多样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功能特点,既能满足民航A类飞行服务站功能要求,又具备军航监管服务功能,同时还能直接服务地方通航用户。飞行服务系统的上线运行,让江西通航飞行服务做到了“能报、能批、能看、能管”,在全国率先实现“军地民”一网通办。
一是报得了。通过自行研发的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专线联通军民航有关单位后,在技术上实现了对各通航飞行任务、飞行计划等需求进行自动审批。从传统的由通航公司分别向军航、民航传真递交纸质审核材料,全面革新为线上直接向省通航协调中心外网网站飞行申报系统报送材料,大大简化了报送程序。真正做到了“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让“智慧通航”成为现实。
二是批得下。通航公司通过飞行服务系统提交空域申报和飞行计划申请后,省通航协调运行中心对提交的空域、任务、计划和相关飞行资质进行初审,初审无误后由系统同步发往军航、民航单位进行网上并联审批。相较于改革前的纸质文件申请、军民航管制员地图作业、征求军民航有关单位意见核定符合规定后再逐级报送的人工审批,飞行服务系统的网上并联审批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审批时间从改革前的7至15天缩短至现在最快的15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飞行申请通过率。
三是看得见。利用北斗三号系统的高精度三维定位和卫星短报文通信两大功能优势,自行研制并成功验证了北斗三号通航终端,通过在通航飞行器上搭载该终端,融合ADS-B和二次雷达等相关技术,可以实时将各通航飞行器的经度、纬度、高度和航线反馈到通航协调运行中心,并快速展现出飞行轨迹等信息。使得各飞行器的飞行状态都能在通航协调运行中心看得见,真正实现了低空管理的可视化监管。
四是管得住。在报得了、批得下、看得见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通航监视与飞行服务系统对飞行器进行管控,通过对飞行器加装北斗通航终端、建设电子围栏以及目视航图等多种举措,实现对飞行器管得住这一最终目标。
首批低空空域释放
在全国率先获批试点空域和试点航线
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实现我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拓展良好开局,我省对试点第一阶段的低空空域需求进行了调研论证,并向军航部门提出首批空域释放申请。在东部战区空军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5月21日获批7个临时空域和2条临时航线,率先成为首个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拓展空域获批的省份。7个临时空域分别是:瑶湖地区1个、吉安地区2个、浮梁地区1个、瑶里地区1个、鹰潭龙虎山地区1个和南昌高新地区1个。2条临时航线分别是:吉安通用机场至瑶湖机场、昌北机场至井冈山机场等两条低空目视航线。获批的空域可执行训练、试飞、空中游览、航空运动、短途运输、航空护林、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飞行任务。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首批划设的试点空域已累计飞行8196架次,共计时长3570小时27分(其中,空域飞行7793架次2436小时14分,航线累计飞行403架次1134小时13分)。此次空域的成功获批,开辟了我省通用航空的“空中道路”,打通了制约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不仅提升了飞行服务保障能力,而且进一步实现了低空空域资源的灵活管理和高效使用,为我省后续开展低空飞行试飞工作亮起了“绿灯”、奠定了基石。
下一步,我省将在深入开展规划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第二批试点拓展空域获批,逐步实现1000米以下空域覆盖省内主要城市及景区,进一步打通省内各设区市低空目视飞行航线,做到“点、线、面”横纵相连,打造省内通航“1小时通勤圈”。
“北斗+低空”技术应用
在全国率先研制应用北斗通航管理系统
我省充分运用国家(江西)北斗卫星导航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成果,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协调和服务系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将北斗三号系统应用于通用航空管理的省份。
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协调和服务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通用航空安全运行的全方位要素,包括空域、通用航空器、机场、飞行计划、通信导航监视技术、情报气象以及规章等。系统通过融合各种要素,实现了对通用航空的运行进行实时的态势监控,并对不正常飞行发出告警,也可以实现对低空空域的动态管理和灵活使用。该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低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北斗三号技术实现对通用航空的无缝监视,并利用北斗三号RDSS短报文功能实现低空地空通信,同时,通过各种数据的自动相关,实现飞行冲突告警、非法闯入告警(闯入限制区、危险区等)、SOS空中遇险告警等功能;二是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飞行任务和飞行计划申请、情报气象、低空目视航图等服务,同时,也可以给各通航公司提供数据统计、飞行航迹等技术服务。
此次我省融合“北斗+低空”,以先行先试的方式解决通用航空飞行管理难题,形成相关领域标准规范,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
(本版文图由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