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巢引凤 有凤来仪

——湘东区打造科创中心纪实

  本报记者 刘启红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投资1.2亿元的科创中心,一栋充满现代气息的高大办公楼映入眼帘,四周花草树木环绕,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步入中心,一间间实验室井然有序,一套套精密设备高端大气,让人叹为观止。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科创中心现有实验、办公场地总面积9400平方米,拥有工艺装备和分析检测仪器190余台(套),涵盖了粉体超细研磨、喷雾造粒、3D打印等工艺的先进装备,拥有SEM、XRD、Zeta电位仪等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

  营造喝彩氛围

  除了完善的硬件,科创中心所创造的软环境更是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中心负责人概括为“拎包入住”“订单服务”“利益共享”。由园区提供办公和实验条件、人才公寓、特色食堂、健身房,建立科创中心党支部,举办高层次人才联谊会,解决出行问题,发放津贴补贴,实现科研团队“拎包入住”;组建工业陶瓷产业联盟,科研合作实行“订单服务”,同时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定期举办成果发布会等方式进行推介;成果转化收益50%奖励给利益团队,税收当中地方可用部分再奖励50%给研发团队,奖励时间长达五至八年。

  据了解,为使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留得住、用得好,湘东区相继制订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全面构建了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在设立300万元人才专项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对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型产业、引领产业转型或创新发展的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通过区委、区政府“一事一议”方式单独敲定扶持政策。每年为区内科技创新企业发放“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资金7000万元,为中小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资金3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给足出彩机会

  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双首位产业,湘东区以科创平台为引擎,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发力,实现了要素平台提升、成果转化落地、资金项目争取、人才队伍建设同频共振。

  2019年3月,该区发布《湘东区关于推进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十条政策》,特别是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公共创新平台,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应用发明专利或者新引进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两年内新增税收2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评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激发企业自主研发的活力。

  2021年1月,该区发布《湘东区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尤其是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给予上级项目资金50%的配套奖励。对新评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工业企业创新的热潮。

  结出多彩成果

  普天高科与上海大学合作,在“高温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方面进行研发,今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华星环保在昆明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撑下,企业生产效益芝麻开花节节高,年产值从2018年的8000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4亿多元,实现了连年翻番……

  湘东区科创中心的建立,吸引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科研团队入驻。目前,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工陶院等科研院所已分别在湘东设立分院和分中心,已初步形成“三院三中心”孵化架构,现有常驻科研人员70余人。自2019年以来,中心科研团队与本地2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37项,目前已签约转化的项目有13项。数据显示,湘东区现在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梁桂在上饶调研
~~~
~~~李红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任珠峰在抚州市调研
~~~
~~~张鸿星在九江调研
~~~
~~~——湘东区打造科创中心纪实
~~~
春节假期交通运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件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天下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财经
   第11版:法治
   第12版:体育
持续建链补链强链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挺起精神的脊梁
2022年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召开
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强劲开局
赶订单
自觉围绕双“一号工程”谋划推动工作
春节期间我省870个重大项目不停工
筑巢引凤 有凤来仪
公示
共完成客运量366.4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