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李 征 文/图
当红色中国闪电从记者和观众眼前飞过的时候,“冰丝带”沸腾了。主场作战的高亭宇打破了“旗手魔咒”,站在了最高领奖台,“冰丝带”见证了中国速度滑冰男子项目的历史性突破。2月12日,记者不仅被中国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燃”了一把,在“冰丝带”现场也体验到了它的科技魅力。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外立面东西较高,南北较低,22条“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的外观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展现了丝带婀娜灵动的“身姿”,这让国家速滑馆获得了“冰丝带”之称。据了解,这一设计理念取自冰与速度相结合的创意,这些“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
走进馆内,“冰丝带”内部景观以蓝绿色调为主,整体营造出中国传统青绿山水长卷画作的意境和效果,将传统文化与冬季运动项目巧妙结合。场馆中央,一块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让人为之振奋。
本届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已经有多项破奥运纪录的成绩在这里诞生,这是一块具有“魔力”的场馆。而它的“魔力”,来自我国科研团队的技术硬核,成就了“最快的冰”。记者采访获悉,为打造“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冰板层施工精益求精,用时60多天完成制冰钢管8574道焊口焊接,制出的混凝土冰板层水平高差在4毫米左右,非常平整。
“冰丝带”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大道速滑馆,因为二氧化碳制冷剂不光具备优异的环保性能,更提高了冰场温度的均匀性和热回收效率,整个冰面的制冷温度,误差不超过0.5摄氏度。二氧化碳制冷可以保证冰面温度恒定,冰面质量更优,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的情况,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最好的体育建筑,不仅要为比赛服务,更要为大众服务,让场馆回归体育运动本身。“冰丝带”可满足2000人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