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狙击手》:狙击对决中的文化自信与类型自觉

  □ 龚金平

  世界电影史上,狙击手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如美国出品的《双狙人》《生死狙击》《美国狙击手》《兵临城下》等。苏联、俄罗斯也有为数众多的同类影视剧,如《狙击手》《女狙击手》等。中国近年也涌现了一批类似的影片,如《特警狙击手》《狙击时刻》等。

  笼统地说,美国的狙击手题材电影虽偶有凛冽悲情的色彩,但个人英雄主义的旗帜仍然高高飘扬;苏联、俄罗斯的狙击手题材影视剧常有一种厚重而大气的磅礴感,既突出狙击手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也凸显战争的残酷;中国的狙击手题材影片则往往缺少历史或现实的依托,看上去更为传奇,但也容易因虚构而带有夸张的浪漫化倾向。

  有了这些影片作为参照物,张艺谋、张末导演的《狙击手》就显得非常特别,它不仅在狙击手题材电影中开拓了新的可能,呈现出独特的狙击战术与对决模式,而且在其中融入了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首先,剧情设置上的减法与加法。在《狙击手》中,我们首次看到了以班为单位的狙击作战模式。这种情节设置方式既是对历史原型的尊重,又巧妙地契合了中国集体本位文化的要义。中国人向来不愿意将战争的胜负归结为某一个人超群的能力,而是深刻地认识到,战争靠的是一个集体,在高度的纪律性、强大的意志力与坚定的信念支撑下,通过非凡的信心、智慧、勇气与毅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以班为单位进行狙击战,由此带来的叙事风险是,观众可能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物,甚至对人物的名字都无法一一对应,影片也没有足够的篇幅,去表现人物身上个人化、生活化的细节。对此,影片通过做减法的方式,不仅保持场景的单一,时间的统一,还通过人物的不断减少,逐渐完成情节与人物的聚焦。

  五班刚到战场,就进入了美军七人狙击小分队设计的陷阱,初次交手就牺牲了三名战士。随着五班战士相继倒下,影片最后成了陈大永一个人的战斗,并与美军的王牌狙击手约翰进行了巅峰对决。

  与此同时,影片又在具体的战术上做了加法。深陷美军狙击手的埋伏时,班长刘文武带领五班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抓住时机,展开了机智多变的应对策略,包括引蛇出洞、瞒天过海、赶鸭子上架等。这些战术体现了志愿军应对复杂情况的过人智慧,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情节的跌宕起伏、波澜不断。

  通过这些“减法”“加法”,《狙击手》的情节由单一的两军对垒模式,慢慢变得波谲云诡,情节有了多个变量,危机的叠加将观众从一个冲突的解决,进入新的悬念焦点。

  其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决。《狙击手》在打造一部极具观赏性的商业片之余,也试图通过高手之间的过招,让观众看到两支军队在作战目标、作战理念、作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约翰机关算尽地寻求与陈大永决战,是希望以此建功,逃脱上军事法庭的命运,甚至有机会登上报纸,成为令人瞩目的英雄;陈大永则只想为战友复仇,只想将亮亮的情报带回去,以便为志愿军赢得更大的胜利。战斗目标的天壤之别,导致两支军队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质的不同。

  个人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一体两面,当美军没有崇高而富有正义感的战斗目标,他们只能为自己而战,只能时刻关注一己的安危和得失。五班在险境和绝境中,战士们心系战友,牢记任务,渴望集体的胜利,唯独没有考虑过个人的生死。刘文武几人为了不让亮亮睡过去,在战壕里反复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其中“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的歌词,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这支军队对于战争目标的深刻理解。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一个人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意味着有更多的小家可以得到保全。

  影片结束时,陈大永在连长面前哭诉五班没有了,连长大怒,一一点五班的名字,他身后的队伍中有人响亮地喊“到”,最后点到“五班”时,全体应答。这就是影片的立意方式,五班的人员有牺牲,但他们在一个更大的集体中,早已不是具体的名字,而是一种可以承继和延续的精神与肉身的集合,这正是集体主义的威力所在。

  此外,人物设置与情节设置的艺术得失。在情绪基调上,《狙击手》虽然是冷峻而阳刚的,但并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他们的牺牲有平静的、突兀的、悲壮的、豪迈的……在这些牺牲背后,影片也不时强调他们的牵挂,有人想用一用班长手里的望远镜,有人想着给未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名字,有人记挂着家里的房子要修补了,还有人异常珍惜妻子织的手套……这些细节,将英雄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思念和羁绊,也有遗憾和不舍,但他们又义无反顾地为一个更崇高的目标而舍生忘死。

  《狙击手》要在一场战斗中设置一波三折的过程,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其中难免有刻意与牵强之处,部分细节显得不真实,如美军对亮亮彻底搜身了,居然没发现他身上的情报,后来也没有发现朝鲜小孩头发里藏的糖果等。

  但我们仍然要承认,《狙击手》不仅在狙击战的题材中有突破,有创新,更体现了坚挺的文化自信与强烈的类型自觉。影片不满足于打造一部单纯的战争片,而是在一场战斗中精巧地呈现变化,制造对比,将主题从单纯的讴歌英雄,上升到礼赞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战斗理念、战斗目标,以及中国军队以集体为本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军队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1年,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复苏发展,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新年伊始,中国电影再次强势开局,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破60亿元。其中,我省电影票房1.93亿元,观影人次392万人次。光影入怀,暖意生发,且看——~~~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财经
   第11版:法治
   第12版:体育
电影的旧岁与新年
《狙击手》:狙击对决中的文化自信与类型自觉
光影之约
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