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木华委员:

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本报记者 刘 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一些地方由于管护机制缺乏,供给和管护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遭荒废。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建议,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完善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责任和利益等相关制度。要明晰管护责任,成立县乡村三级管护机构,形成各级职能部门和村委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对新投资建设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议在资金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后期专项管护。同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2022全国两会特刊
   第03版:2022全国两会特刊
   第04版:敢为人先谋发展 担当作为抓落实
   第05版:敢为人先谋发展 担当作为抓落实
   第06版:敢为人先谋发展 担当作为抓落实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09版:敢为人先谋发展 担当作为抓落实
   第10版:健康
   第11版:要闻
   第12版:民生
   第13版:要闻
   第14版:视线
   第15版:区域
   第16版:体育
夯实“兴省之基” 锻造“强省重器”
“破”“立”之间有深意
精彩瞬间
依托数字技术 赋能实体经济
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心怀“国之大者” 情系“民之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