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林
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制造业的强力支撑,是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当前,全球工业经济呈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等趋势,迭代发展加速。牢牢把握好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稳住、进好、调优”要求,深入贯彻工业强省战略,我省当在聚焦战略引领、产业布局、示范建设、要素提升等四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我省工业强起来、质量高起来、发展快起来。
聚焦未来趋势强战略引领。工业经济发展要做大做强,需紧扣未来发展趋势追求规模,谋生产效益、谋竞争力和产业主导权。一是紧盯软性制造谋附加值。未来制造业产生全球化竞争能力的根源是软件,我省未来的制造业要放弃传统“硬件式”生产思维模式,向软性制造发展谋附加值。二是紧跟个性化服务化趋势谋效益。由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变是未来制造业生产趋势之一。我省要顺应这一变化,鼓励制造业企业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进一步向供应链下端延伸,让企业由单纯生产向产品服务化转变。三是紧贴系统化发展谋主导权。未来制造业将更加重视在模块化和封装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拓展新的应用与服务。我省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应上升到通过组装标准化的零部件设计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从而提高市场掌控力。四是紧抓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谋竞争力。率先掌控“互联制造”主导权的企业将长期获取先行者利益,我省急需提升制造业企业基于网络获取信息,并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聚焦本省特色重产业布局。要对我省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发展潜力等进行系统摸底,在综合客观判断基础上,明确可强化的倍增产业,预防可能衰退的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筑强产业基础。一是明确可强化的倍增产业。重点从产业规模、产业增幅、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产业技术支撑等视角进行评判,任何一个维度较强都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产业。针对具体潜力产业,要找准其短板,进行强化突破。比如,我省家具产业虽规模增长潜力大,但龙头企业和技术支撑明显匮乏,可在此短板上补足,以此助推有潜力的产业“小苗成大树”。二是预防可能衰退的产业。“十三五”后,我省一些原本具备绝对优势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逐渐走向衰退的迹象。要抓住“老树发新芽”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提升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比例,鼓励产业抱团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双循环市场,重振传统制造业辉煌。同时,通过提高传统产业的集中度,做大优势细分市场,兴建传统产业的转型基地。三是提前布局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我省较强的新兴领域主要分布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安全、可穿戴设备、生物药理学、区块链、智慧城市、三维打印、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可在这些领域基础上有选择地延伸布局。
聚焦“五化”工程抓示范建设。要重点围绕“五化”推进核心示范工程建设。一是抓紧智能化工程。启动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工程、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和改造工程,以及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沿产业链查找梳理智能化突破清单,成立智能化技术改造专家服务指导组,将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服务纳入政府采购,重点解决集群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产业联动不足问题。二是抓实绿色化工程。推动绿色制造先行示范区建设工程,制定绿色制造区域评价办法。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工程,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三是抓牢创意化工程。鼓励、支持各设区市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整合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设计机构的优势研发设计资源,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及创新设计中心。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设计中心业务,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程,提升“赣货”产品附加价值。实施文化创意提升传统工业园区的内涵工程,引导单一的工业制造空间向多元的文化创意空间转型。四是狠抓集群化工程。可开展“产业集群描绘计划”,定期更新发布我省制造业集群发展地图和集群数据库,引导每个集群组建自己的集群合作机构,以促进我省集群之间的合作,并帮助集群进入省外市场。可执行“产业集群赛马计划”,实现差异化集群发展目标,让高水平集群脱颖而出。五是常抓服务化工程。通过执行消费升级引领制造业服务优化专项行动,提升我省相关制造企业对未来消费的预测和洞见能力,以解决目前消费升级背景下我省制造业“有需求缺供给、有供给缺质量、有质量缺品牌”的困境。通过执行现代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发展专项行动,以实现研发设计服务、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等在制造企业经营环节中的全面嵌入。
聚焦短板弱项促要素提升。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要素、金融要素、人才要素和企业要素,这些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一是强化技术要素集聚。要紧抓全国新一轮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机遇,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省布局落地,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营实效,以“政府领投、专业运营、市场买单”模式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样板工程。二是夯实金融要素力量。可引进基金、证券、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头部创投风投机构,以丰富我省金融业态,夯实创投风投资金池。三是加大人才要素供给。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力促学科专业设置与省内产业发展同步。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重点加强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抓好专业、区域、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企业职工培训的全覆盖。四是优化企业要素格局。注重发挥优质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领航企业对上下游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重点推进企业“四上”行动,制定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具体方案,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壮大拟上市企业后备梯队,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处置制造业“僵尸企业”,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对企业进行分档归类支持。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