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可心 本报记者 钟秋兰
“单位有次密接人员,我在公司做完了核酸检测,要求原地等候检测结果;家里又传来社区通知,‘只进不出’。单位出不来,家里回不去……我该怎么办啊?”3月16日15时25分,“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志愿者总队队长陈建华的手机听筒中,传来南昌市新建区一位女士焦急的声音。陈建华知道,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及管控带来的心理焦虑,她立即用平和的语调告诉对方不要急不要慌,接着用专业知识与她聊天找办法,直到对方的情绪逐渐稳定并挂了电话。
3月18日,南昌市发布居家办公的通知。“疫情来了,怎么办?”“居家隔离,怎么做?”是“966525”接得最多的问题。电话那头是焦虑不安,电话这头是沉静疏导。这个24小时不停歇的情绪树洞,为我省群众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它的背后,是6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服务志愿者。
电话心理疏导,考验的是志愿者“耳、脑、心”全方位分析能力的过程。一双倾听的耳朵、一颗灵敏的心,一个储备了专业知识的大脑,才能为咨询者作出良好的疏导。“我们志愿者有三个角色:热线电话的接线员、心理健康咨询的宣传员、紧急事件的战斗员。”陈建华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这两天,不断有志愿者接到因疫情而焦虑的热线电话。经过我们的专业疏导,那些焦躁不安情绪很快就平复了。”
疫情再次袭来,自己所在的片区安全吗?有没有交叉轨迹?孩子上学怎么办?老人有基础病该如何处理?短时间内,疫情让不少居民产生了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陈建华表示,部分居民突遇停课、隔离等情况,生活和心理上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既要相信隔离、停课等手段是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也要积极配合各种疫情防控措施。”陈建华建议大家,运用呼吸调节放松法、运动放松法等科学手段缓解心理状态,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在心理上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疫长城。另外,也要适度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找人聊聊天、说说话都可以让自己变得轻松起来。
从3月13日疫情发生以来,“966525”日均有效接通电话115个。如有需要,市民可随时拨打“966525”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