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平
距离中国男足最后一场比赛0:2输给阿曼队过去近三周了。面对男足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取得1胜3平6负的糟糕战绩,再次无缘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既不见男足方面有人出来道歉、承担责任,也不见各类媒体“口诛笔伐”。双方“默契”地静默,似乎在比谁更沉得住气。
这与2月1日男足1:3惨败越南队形成鲜明反差,那时各类媒体批评的声势多么浩大。一些人甚至翻出前国脚范志毅2013年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脸都不要了……泰国队输完输越南,再输缅甸,接下来没人输了……”一语成谶。一些球迷预言,这样下去,下次输给缅甸队用不了9年。
主教练李霄鹏赛后说:“球员都尽力了,但有一点比较可怕,那就是对失利的麻木。因为大家也都认可,我们的实力确实踢不过人家。这是比失利更可怕的一点。”
足球对国人的伤害非常大,除了2002年男足昙花一现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男足带给我们的痛苦远远多于喜悦。为了避免足球的伤害,笔者屏蔽了所有男足比赛的直播,把足球踢得远远的,自我安慰:了解比分就好,你不用认识那些人,也不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样会比较洒脱。
但是,李霄鹏的言论还是把那不争气的皮球踢到笔者的面前。“对失利的麻木”是教练员对队员最消极的甚至是最绝望的评价。这意味着荣辱感的丧失,而荣辱感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原动力。哀莫大于心死,媒体和球队双方均已无话可说。
然而,越是这种时候,中国足球越需要关心和鼓励的声音。
谁都知道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口号喊了一遍又一遍,球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主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男足在亚洲的地位却越来越低。为何?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娃娃们缺少足球运动的场地和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男足不是我们的对手,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人家已连续7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日本足协主席田岛幸三表示,足球基地的建设,是日本足球冲击更好成绩,走到世界前列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他们在城市规划中把河两岸最好的土地拿来建设足球场地,在中小学校建立足球队,定期组织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比赛。
我国的足球专家张路曾说:“我从1980年就开始搞青少年足球,为什么我经常觉得国家队没戏,因为我们在1990年做了一次全国调查,24个足球重点城市,常年踢球的青少年只有1万人左右。到了2015年的时候,全国常年踢足球的孩子,据说只有5000人左右,这个数字是校园足球发展部的主任冯建明亲口跟我说的……日本常年参加足球运动的人口超过60万。现在不要说日本了,泰国、越南的足球人口也远远超过中国。”
失败让人痛心,差距令人警醒。虽然这批对失利麻木的球员令人不作指望,但是中国足球运动普及的春天正悄悄来临。理由有二:一是国家出台教育双减政策,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全国各地在城市规划中大量增加运动场馆建设,尤其是足球场地的建设,目前一大批足球场地已交付使用。
只要国人拿出干什么就能成什么的劲头,中国男足的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