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芸生
王安石拒收紫团参、曾巩军过不扰民、汤显祖上疏伐贪腐……日前,抚州市将抚州籍先贤、名人的家风家训和勤勉为政、清廉持家的案例编印成册,广为传播。这些精神食粮潜移默化,助力当地党员干部勤俭修身、清正廉洁。跨越时空,先贤身影在岁月冲刷中愈发耀眼,他们的家风家训和气节操守阐述出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学习和承继的永恒课题。
“廉者,政之本也。”我国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廉政名言、廉政故事,读之动人心弦,发人深省。江西自古人文底蕴深厚,不少诗书传家的先贤久负盛名:有位极人臣、忧国忧民的宰相;有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御史;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隐士。东晋诗人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曲意逢迎、打点上级督邮,毅然转身,辞官归隐;担任过永新知县的明朝名臣余懋衡,在神宗皇帝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时不顾安危,直言进谏,被罚停俸一年;北宋文人曾巩在福州为政时拒绝僧人的钱财,果断废除了两座佛寺,按次序如实造册在籍僧人,减少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往事昭昭万世长存宇内,精忠耿耿百年犹在人间。这些在赣鄱大地回荡着千年集萃的浩然正气,这些先贤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高尚气节,成为地方世代传颂的精神遗产。
传先贤遗风,养优良作风。先贤精神根植于赣鄱大地的文化基因之中,在近千年的氏族文化中,先贤名士以修身自律涵养培育出江西诗书传家、礼仪传世的良好家风。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在过去作为治国四纲之一,从道德品质上升为制度规范,通过几千年的时光洗礼,更是涵养出了源远流长的廉文化。今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见贤思齐,这些清官廉吏、忠义之士广为流传的故事所彰显的廉洁价值观,忠义、孝友、俭约、谦让等伦理道德,是丰富的廉政文化宝库,对于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的探索与思考,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值得我们不断承继、弘扬和创新。
承继先贤遗风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首先要融入生活习惯,文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渗透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它、领悟它、遵守它、信仰它,达到“日用而不知”。这就要求我们用好用足各类文化形式和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廉洁文化,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形象地告诉大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全社会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其次还要从小抓起。“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育和弘扬廉洁文化应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廉洁内容和要求融入学校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上,让青少年从小就树起“廉洁光荣、贪腐可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底线失守,“朋友圈”变“腐败圈”、“雅好”变“雅贿”都有文化上的病根。如果说严刑峻法“治”出来的廉是他律,文化“养”出来的廉则是一种自律,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浩然正气。从往圣先贤到“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的王进喜、“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核弹功勋,清廉一生”的邓稼先……这些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成为无数党员干部的风向标与人生灯塔,不断滋养、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