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网格工作机制,把工作重心从打击防范向服务转移,将政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织密一张网:下好源头治理“先手棋”
网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渝水区立足“小网格”打通社会治理“经脉”,探索集“安全、调解、普法、帮教、助困、巡防、处置”为一体的网格治理模式。
社区有格、格中有警。该区在243个村(社区)1138个网格的基础上,再划分成2327个二类网格,每个二类网格聘请1名网格辅助员,配备3至5名网格义务辅助员,全面推行区域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五联”工作法,组建了以片(辅)警、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平安志愿者等为主体的248支治安义务巡逻队。目前,该区共出动巡防员224547人次,开展夜间巡逻18000余次,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5.2%,农村盗窃案件下降22%。
解好矛盾扣:精耕多元解纷“责任田”
“一直觉得打官司很麻烦,没想到法官就在社区,还上门来帮助我们协调,真的感谢!”康盛社区某小区业主感慨道。这是该区建立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让邻里纠纷就近解的生动实践。
该区建立了以“管东长”“何俐”命名的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司法为民温度, “八上门”“城市会客厅”等一批定纷止争品牌也孕育而出。
该区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大化解”专项行动,深化诉调、检调、访调对接,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吸纳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点对点衔接、实打实化解、线连线调解、面对面“四访”机制……2021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34201起,化解34176起,调处成功率达99.92%。
奏响大合唱:增添司法为民“润滑油”
在渝水区,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共同建立的民事支持起诉和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机制,已帮助12名农民工成功追讨薪酬11万余元。
2021年,该区政法部门受区政府委托办理的行政诉讼案件128件,全部胜诉。同时,该区持续推进“三个一”工程,选派“三官一律”担任村法律顾问182名,配备村组调解员1793名,法律明白人骨干11793名,法律明白人51067名,“法治副校长”涵盖23所学校;开展法律宣传289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份,惠及群众20余万人。李 伟 胡小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