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可以避免约定不明的风险……”
在兴国县工业园法官工作站内,法官就园区企业代表关心的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法律问题一一详细解答。这只是兴国县法院主动“走出去”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的缩影。
今年以来,为营造比肩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擦亮“干就赣好”和“兴速办”品牌,兴国县法院快节奏按下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快进键,跑出法院司法服务加速度。
快速建:
理顺机制,踩下助企“油门”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兴国县法院围绕“建立联系通道,营造通畅的服务环境”“开设绿色通道,营造高效的诉讼环境”“打造诚信通道,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筑牢保障通道,营造安全的发展环境”四个方面,针对如何服务企业发展推出二十条操作性强的措施。
目标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在研究制定《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的基础上,该院迅速制定《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1+4”实施方案》,细化服务企业发展具体举措。
方法确定了,关键在落实。为推动工作措施落地见效,该院实行“1+4+1”工作模式,成立“1个领导小组、4个工作专班和1个法官工作站”,确定工作单、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以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制度化保障、精细化落实,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工作。
服务不仅要落实,还要“减距离”。为缩短企业办事距离,该院在兴国县工业园区内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官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纠纷,开展诉前、诉中调解等法律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截至4月20日,该院法官工作站已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调解案件32件。
快速联:
法治体检,卸掉困企“包袱”
“以前我们企业有些疑难问题,心理都没有底,有你们法官为我们解答,我们踏实多了”。在兴国商会,该会会长何绍明说道。
为防范化解企业经营法律风险,兴国县法院主动“走出去”,与县商会联合总会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与工业园重点企业座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易碰到的风险进行一一提示,并征求对法院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的意见。
对县重点扶持的62家规模以上企业,该院安排员额法官结对联系走访,发放赠阅“法律服务包”1200余份,法院干警走访企业生产车间,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体检”,排除企业经营隐患,卸下经营风险“包袱”。
“法院+商会”“法院+企业”“法院+工业园”,兴国县法院开展一系列“一对一”的“法治体检”服务,重点围绕政策宣讲解读、法治环境保障、公司治理结构、防范法律风险等四个方面内容,以菜单式普法、案例式说法、点单式服务全面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快速办:
审执直通,驶上暖企“高速路”
“以前以为来法院办事很麻烦,要立案、审判、执行,案件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办好,想不到这么快就调解好了。”近日,兴国一中小企业业主刘某到法院,打算起诉一笔被拖欠的货款,从把材料交到法院,到调解结束,仅仅花了两个半小时。
今年以来,兴国县法院着力“三快”优化办案流程,对涉企案件实行“审执直通”,依法快速立案、快速裁判、快速执行,确保涉企诉讼高效办理、高效流转。
该院在立案庭设立“快诉答”“快诉调”“快诉立”“快诉送”四个服务专区,在涉企纠纷案件立案时,对于需要答疑解惑的移交“快诉答”专区,对于有调解意愿的,将案件移交负责诉前调解的“快诉调”专区,由资深法官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
对无调解意愿的案件,该院“快诉立”“快诉送”,并在案卷首页加盖“绿色直通”印章标识,民事审判庭、综合审判庭、执行局在审理、执行过程中,针对案件首页已加盖“绿色直通”印章标识的涉企案件,在办理过程中走“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绿色通道,做到涉企案件全流程加速办理。
优化办案流程以来,该院已审理涉企案件327件,平均审理用时16.7天,缩短11.5天,实际执结涉企案件168件,执行到位1911.78万元,平均执行天数23天,对6家执行完毕的企业当天即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及时屏蔽、修复失信记录。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胜诉权益,该院积极推行“执行诉源治理”新模式,4月13日以来对4起中小投资者当事人申请执行事项,由快执组了解案情后,均于当日办结,案件未进入执行程序。(王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