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空间治理思维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何植民 蒋护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乡村空间必然会面临全方位的空间变革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点多面广、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着农村地区“空心化”“过疏化”的分布问题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挑战,应立足于不同的乡土特色及空间结构,运用整体性空间治理思维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空间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从而建构了空间社会学意义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三元空间。基于此,空间治理思维就是通过乡村物理空间的功能转型、乡村社会空间的关系重构和乡村文化空间的价值重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功能转型为导向,推进乡村物理空间的资源重组

  物理空间主要是指依附于土地及其附着物而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要通过物理空间的资源重组,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和建设生态文明。

  拓展生产功能。未来乡村生产应立足于国家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功能多元化、产业绿色化的实践路径。一方面,推进农林渔牧业和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运用,通过数字赋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应在“特色”“绿色”“规模”上做好文章,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乡村空间范围内的绿色资源转化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优化生活功能。乡村空间是乡村村民生产、生活和交流的载体,乡村生活空间主要由乡村建筑物、乡村绿化、乡村公共文娱场所等构成。乡村振兴需立足整体性空间思维,坚持以县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出发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农村物流、电商、商贸等建设,加快推动城乡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由单向变为双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生活空间差距,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推进。

  强化生态功能。生态空间功能是满足区域内外人口生活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力,保护乡村生态就是保护乡村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严格土壤测土配方和土地整治,控制农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加强对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用和管理。树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布局。

  以打造集聚社区为重点,实现乡村社会空间的关系重构

  社会空间是以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与网络。要通过社会空间的关系重构,拓展公共空间,增强乡村社会活力,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界分乡村公私空间。一方面,依法依规从严实施农村宅基地的审批与监管,积极落实中央“一户一宅”的农村住宅政策并严格规范建筑面积与层高,同时应防止农村乱搭乱建等挤占公共空间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保证基础的“一户一宅”“无偿”使用上,探索实施分户再申请需从“无偿”到“有偿”的过渡,做到既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又节约土地资源,保证“公”的空间有效发展与利用。

  打造乡村集聚社区。农村集聚社区旨在重构乡村空间布局,强化乡村社会关系。一是规划引导集聚。通过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活空间规划,引导村民向规划的集中建房区域靠近,统合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政策引导集聚。针对相对偏远和分散的传统聚落体,政府可通过资金补偿、种养殖补贴等方式引导其向村庄中心地搬迁,逐步缩小空间隔阂,稳定传统聚居社会关系,增强乡村社会活力。

  搭建乡村自治平台。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通过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互助协会、志愿者组织等乡村社会组织以强化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展村民参与的公共活动空间。二是培育村民参与能力。在村庄规划和建设方面,应坚持乡村振兴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民而建的原则,提高村民参与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激发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挖掘内涵建设为引领,重塑乡村文化空间的价值理念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文化空间的生产原则是培育和提升本土化的文化势能。要发挥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通过乡村文化空间的价值重塑,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充分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秉承修复和开发相协调的原则,加强对古镇、古村落等传统空间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乡村范围内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把优秀传统村落文化与新时代乡村文化相结合,加大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增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吸引力。

  培育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积极引导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大力破除农村高价彩礼、酗酒赌博、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逐步消除乡村“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和贫困文化。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村居文化内化为自觉行动,强化价值引领,提升文化空间势能。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不再被看成是一定界限的区域单元和静态的聚落,而是以县域甚至更大场域为中心、动态变化的整体性社会空间。通过实践空间治理思维,最终建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三农
   第12版:广告
方志敏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历史及其时代启示
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以空间治理思维统筹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