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基层文艺的星火

  □ 徐 燕

  8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激励下,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凝聚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蓬蓬勃勃,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作为一名基层文联工作者,当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赤诚之心,去感悟和推动地方文艺的发展繁荣——

  一旦点亮人民心中的灯盏,就能高举文艺的火炬,焕发新时代文化的崭新气象。文艺真正为人民所需要,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好的创作,总是能引起强烈共鸣。世代鄱阳儿女依鄱阳湖而居、与鄱阳湖相依,湖边渔火是生活的符号,是心中珍贵而难忘的记忆。我们以“去湖上点一盏渔火”为主题,创办了《鄱阳湖文艺》季刊。出刊后,许多文艺工作者很快聚拢过来,踊跃投稿,并从渔火中采集火种,一个个高举火把,临流意远,采风问俗,目光与思绪穿越时空,使“湖边的渔火”与“农村的烟火”“城市的焰火”“山岭的篝火”“帐篷的萤火”交相辉映。而他们创作的佳作,也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点亮了人民心中的灯盏,照亮了鄱阳儿女的精神家园。至去年,《鄱阳湖文艺》已经办刊33期,刊发文稿260万字。“设计精致”“图文并茂”“让人如沐春风”“给人温暖”……凭着老百姓的喜爱,这份地方刊物渐渐走出了县域、走向了全国。

  一旦了解人才心中的渴望,就能创造提升的平台,编织新时代文艺的璀璨星空。学习《讲话》,让我们对文艺队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认识。基层文艺的工作者分布在各个领域,聚如一团火、散若满天星。为此,我们发挥组织优势、亲情优势,及时传递温暖、传播能量,开设了“鄱阳湖文化大讲堂”,举办了改稿会、作品研讨会、名家画展,设立了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洪迈文学奖励基金”,开展了“姜夔文艺奖”评选等,激发创作热情,推动文艺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4个文艺家协会,会员近5000人,其中青年诗社还聚集了100多位80、90后诗人,有不少乡镇成立了基层文联组织。田间地头、湖边河岸,那一个个散落的村落,因为同一份“渴望”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织就着希望的田野。

  一旦感悟时代发展的脉动,就能吹响文艺的号角,展示新时代基层文联的更大作为。《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就是要求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我们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向同行。在脱贫攻坚一线,实行文艺扶贫、文艺支教等,用文艺的力量,掘开致富的通道。2017年鄱阳县被授予“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奔小康示范县”;2018年,作为基层文联主席,我个人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一线,文艺家创作了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深情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发展的故事,助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还举办了柿子节、篝火晚会、帐篷节、好歌声比赛等,促进文旅融合,提升鄱阳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一旦激活本土文化的基因,就能丰富发展的业态,绘就新时代地方文化的壮美画卷。《讲话》中,鲜明阐述了文化在党的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鄱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中植入鄱阳湖文化元素,使鄱阳文化既释放深厚地气,又融入时代洪流,成为必然。“中国渔俗文化之乡”“中国移民文化之乡”……回望家园厚土,那大江大湖的文化文艺之美,让我们悸动不已,更值得我们慨然奔赴,与君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革命老区新貌 风景这边独好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区域
   第11版:三农
   第12版:资讯·公益广告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夜空下的奇幻之旅
让文艺百花为人民绽放
充分迸发新时代文艺力量
点亮基层文艺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