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先的每一步,干部都走在前

——浔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熊婷婷 本报记者 刘小荣

  干部创先,万马奔腾。

  当疫情来袭时,全区275个基层党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当发展需要时,全区党员干部上下一条心,形成一盘棋,奔跑在各行各业最前线。

  抓党建、树标杆、促发展,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近年来,九江市浔阳区以党建为引领,在创先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步,干部都走在前面——

  疫情突发,干部冲在最前面

  “全区上下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之弦,从严从紧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按照‘三个第一时间’的要求,确保全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3月,当疫情来袭,浔阳区各街道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迅速行动,织牢构建区、街、社区(村)三级联动疫情防控网。

  浔阳区党员干部带头写下请战书,许下“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承诺,第一时间组成党员干部先锋队,奔赴九江长江一桥等防控点参与值守。区卫健委党员干部快速响应,加班加点,开启战斗模式,形成全区疫情防控合力。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党员干部再披“铠甲”,核酸采样小组每日采集核酸标本上千份。

  “我们是党员,必须上一线……”金鸡坡街道大塘村党支部33名党员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奋勇争先。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放在心间,用热血和汗水筑牢村民群众健康的防护墙,第一时间将鲜红的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各街道党员干部迅速下沉防疫一线,化身防控知识宣传员、监测值守登记员、疫情预防消杀员、居家隔离监督员……疫情面前,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面。

  实干为民,干部争做好帮手

  “华灯初上,漫步在灯火通明的湖滨小区北区,感觉就像行走在美丽的公园中……”近日,湖滨小区居民伍买牛为老旧小区改造写了一篇散文,以此感谢党员干部们让曾经破旧的湖滨小区焕然一新。湖滨小区居民葛房芳开心地说:“我们要感谢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让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湖滨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拉开了浔阳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序幕,目前全区共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6个,加装电梯45台,惠及居民5万余人。

  如今,走进浔阳区的许多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车位。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人活动室等配套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小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显担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浔阳区建立205项实事清单,在九江市率先打造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帮助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领导干部“一对一”包案,推动化解信访积案29件,化解率100%。

  近年来,浔阳区党员干部践行为民初心,创新“党建+城市驿站”模式,结合驿站所处位置、服务对象和特点,创设各具特色的人性化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发展不停,干部争创第一流

  “在浔阳区的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因突发疫情而导致项目受阻的担心顾虑没有了,政府不仅给我们送来了消毒液和防护口罩,还为我们减免部分租金。”千艺工人文化宫文创园负责人吴新星衷心为浔阳区优质的营商环境点赞。浔阳区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汇集一切能汇集的智慧,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让城市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据了解,千艺工人文化宫文创园项目即将落地浔阳区,该项目是以数字经济、网红经济、夜经济为主体的一个新经济业态综合园区。近年来,浔阳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精耕细作产业赛道,大力招引元宇宙、5G、V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创、商贸、旅游、教育等融合发展,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疫情期间,浔阳区党员干部探索运用新渠道、新形式、新手段,利用电话、微信、邮件等线上方式“云端互动”,项目服务变线下为线上,项目签约变见面签约为邮寄签约,通过“云招商”对接企业20余家,为投资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和最佳的服务,确保项目洽谈不断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动态监测 用好政策 精准帮扶~~~
~~~——上高县搭建监督服务保障平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珠山区深入实施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纪实
~~~——浔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
姚增科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扩大)暨主席会议~~~
节能环保推广江西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民生
我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7.5万人
数字赋能让服务更精准高效
创新创业的源泉不断奔涌
创先的每一步,干部都走在前
环保绘画
协商做优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
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我省试点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