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淑俐 聂 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省出台《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为江西人才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维,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抓,全方位铺好“引才道”“育才道”“用才道”“爱才道”,不断跑出引才聚才“加速度”,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铺好“引才道”,按下招才引智“快进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面对当前我省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高尖端人才较为缺乏等问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引”上做文章,不断做大人才增量。要进一步提高人才政策开放度,健全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体系,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形成引才聚才“磁力场”。要持续打响、擦亮“才聚江西、智荟赣鄱”这张江西引才名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用人单位“走出去”,与对口的人才培养单位主动对接,送岗位上门、送服务上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江西求才若渴的诚意和态度。要创新和丰富引才方式,围绕我省重要产业、关键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技术,大力引进各类战略性、急需紧缺人才或创新团队。同时,通过顾问指导、挂职锻炼、柔性引进、兼职引进、合作引进、退休特聘等“人才飞地”引进方式,引进吸纳一批事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来赣创新创业。
铺好“育才道”,点燃人才成长“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在“育”上下功夫,不断盘活人才存量。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各类人才培养政策作用,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努力建成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在基础性研究人才、创新性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人才协同培养强大合力。要充分考虑我省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精准对标育才,有效避免人才培养“无序性”。要加大对行业特色人才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性、订单式培育,在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领域,探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着力构建立足特色、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铺好“用才道”,释放人尽其才“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做到以事择人、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人才引进后,要在“用”上求实效,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要聚焦产业链,激活人才链,围绕我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人力资源集聚、集成、集约发展,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精准对接,形成“以产用才、以才促产、产才相融”的良性格局,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有序有力推进“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构建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动区域间人才共建共育共享共用。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设置评价周期,提高人才评价质量和公信力,保障人才合法权益,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铺好“爱才道”,激活成就人才“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创造爱才的良好环境,营造惜才、尊才、护才的浓厚氛围。要强化待遇保障,鼓励人才进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将取得的技术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成果,作为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要搭建发展舞台,全力提升重大人才平台建设能级,深入实施国家级平台建设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省级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谋划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人才发展打造平台、提供舞台。要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落实落细人才子女入学、安居服务、社会保障、户籍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人才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要增强感情认同,充分利用文化、环境、情感等因素,挖掘、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
(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