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解放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刀刃向内优化营商环境……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干到底,十年来辽宁砥砺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作出了全面部署。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持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努力在变革性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曾经,“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是辽宁乃至东北的产业结构之弊。十年来,辽宁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立足高质量发展,变中求新、变中求进,为实现新突破蓄积力量。

  这十年,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改造升级。不仅如此,川藏铁路极寒条件钢轨、超大型集装箱船止裂钢等一批新材料也接连问世。在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开。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等领域,辽宁不断培育壮大有生力量。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以芯源微为代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辽宁快速成长。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12年的50倍。

  国有企业是辽宁振兴的“龙头”。辽宁闯“深水区”、啃“硬骨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021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

  营商环境之弊,曾是辽宁振兴发展之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这十年,从率先立法、成立机构,到网上办、不见面审批,辽宁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从刮骨疗毒净化政治生态,到纪检监察常态化介入以“硬约束”抓“软环境”,辽宁对营商环境进行着系统性重塑,“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正在形成。

  还欠账、补短板、惠民生,辽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7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跑赢了GDP增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截至2020年底,1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791个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1万元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些年,辽宁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全省平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河流水质自有环境监测数据记录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水平;森林覆盖率已达40%以上……

  十年起宏图,而今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 曹智、徐扬、汪伟、邹明仲

  (据新华社沈阳7月15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美丽乡镇 魅力无限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南昌篇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公益广告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韧性足 预期稳
吉林: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蓄势起航畅通“天空之路”
美国看起来“不像发达经济体”
首届红色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兴国举行
美国利用“伊朗恐惧症”在中东制造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