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擎旗自有后来人

  本报记者 李 芳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词用纪实的手法,描绘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包含的元素。这第一面军旗就诞生在修水县。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内,一部微电影真实还原了当年设计军旗的场景:1927年9月初,县城的一家商会会馆里,灯一夜未熄。厅堂里的大圆桌旁,刚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三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三人经过反复研究,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式样,设计出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图案的军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角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象征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缝有白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秋收起义后,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据了解,修水县在参加秋收起义等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先烈有10万余名,仅1万余名烈士记录在册,更多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一直以来,九江军分区将秋收起义这段党史军史作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九江军分区政委余文生介绍,该军分区每年都会利用“七一”“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民兵基地化轮训等时机,组织官兵、民兵、预定新兵及专武干部等到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广大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近日,又一批新编入的民兵来到海拔1000余米的修水县黄龙山民兵排,在“高山红哨”英模班排荣誉柜前,聆听黄龙山民兵排的战斗故事。2021年9月30日,根据中央军委批准的《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为获得重大荣誉的英模班排制作下发荣誉柜,黄龙山民兵排位列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龙山民兵排驻守黄龙山,建立哨所、创办林场,为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969年,原福州军区授予黄龙山民兵排“高山红哨”称号。

  “进入新时代,九江军分区引导广大民兵高扬秋收起义旗帜,奋战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九江军分区司令员丁庆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持续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把民兵新质力量建设作为民兵队伍建设的重点。2020年7月,洪水肆虐九江,民兵分队第一时间上堤抢险,无人机巡逻查险、电脑系统监测蚁穴分布、通信指挥车保障救援……各种先进设备大显身手。今年入夏以来,该军分区不间断在长江、鄱阳湖流域开展防汛演练,投入使用综合救援船、水上救援无人机、空中救援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力争打造一支“用得上、打得赢”的民兵队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视线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天下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资讯
擎旗自有后来人
热心公益 履职尽责
新干多举措推进防溺水工作
颗粒归仓
水槎乡:“云上天湖”赋能绿色发展
马市镇:蜀水河畔的“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