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 (记者鄢玫)7月21日,记者从南昌市科技局获悉,南昌市政府近日将与7所驻昌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高校的学科、人才、成果、平台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在昌落地转化。这是南昌市继引进国内大院名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之后,借脑引智汇聚优质创新要素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强省会战略赋予南昌“一枢纽四中心”定位,其中区域科创中心位于“四中心”之首。作为欠发达地区,优质创新资源缺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何补齐这一短板,让南昌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一样,筑起国内一流创新高地?南昌市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放眼全国大院名校借脑引智。目前,该市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共建了10家新型研发机构。
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方向与南昌市“4+4+X”产业高度契合,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其中,北航江西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紧扣航空产业,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紧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紧扣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紧扣VR产业。
已运营的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引进和属地招聘相结合等方式,聚集了一批行业精英。目前,共有博士141人,硕士117人,高级职称117人,国家级人才11人,省级人才25人。北航江西研究院入驻“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团队”“精密成形与强预冷发动机技术团队”等8个研发团队。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的精密测量研发中心由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涂良成院长、杨山清教授全权负责建设和运营。
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南昌市主导产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20余个,研发的针对性和支撑作用明显加强。高能三维工业CT能无损地全息再现产品内部结构和三维形位信息,其难度比医学CT高很多。2021年,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维工业CT装备研发团队20多年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北航江西研究院工业CT团队与省内企业签署了大型高能三维工业CT研发合同,开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不仅解决了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的技术难题,满足了量产需求,而且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上千万元。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主攻智能机器人研发,初步建成了工业机器人及控制器领域研发、检测、应用一体化科研平台。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获批“江西省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催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7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级科研项目71项。这些新成果就地转化,累计培育孵化19家科技型企业。北航江西研究院已孵化3家,即生产航空发动机的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薄壁毛细管材的江西韦伯仑科技有限公司、电源节能管控研发的江西省润海通科技有限公司。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孵化的南昌济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江铃集团混合动力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已建生产线一条,订单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同时与上汽集团、奇瑞商用车、新吉奥等企业达成开发和合作协议。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引进和孵化了14家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