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文
登上天子嵊,往前往远往四下里看,草林像一只碗——一只用翡翠剜出、盛了五颜六色珠宝的大海碗。南边的峨峰、北边的天子嵊、东边的叶屏风、西边的分水岭以及它们串联起来的山,是厚厚的碗壁和锯齿状的碗沿;多姿多色的镇街、村落,是碗里的珍珠玛瑙;铺陈在那十余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道路和哗哗作响款款东流的左溪河,是碗底的金丝银链。
这种地形,有的地方叫“井”,有的地方叫“坝”,有的地方叫“坪”。草林就叫草林。
草林的草不稀罕,树木出色。山坡山顶山旮旯,全是茂林修竹,覆盖严实,林相壮美。山腰山脚多果园,金红蜜柚基地连绵成片,达数千亩,柚子果现在和树叶浑然一色,中秋以后会转黄。金橘是遂川名产,草林种得也多,高标准橘园随处可见。夏至了,青皮果子一串串,银白的春花还在枝叶间闪烁,展露清纯,挥洒芬芳。村庄无论大小,无不绿树掩映,桃李争艳。桃还青涩着,李子熟透了,粒粒玛瑙红,客过树下,主人摘来送把你吃,很甜。草林不缺古树,原乡聚落里正对戏台的同心樟,活过了500年。
唐虞村是“草林东大门”,很有典型性。这个村乘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发展的东风,以“村子美、产业强、百姓富”为追求,创建“贤礼千秋”的文明新村,日新月异,家家住“豪宅”,处处是亮点,绿意最抢眼。城里人看了羡慕不已,说真是隐在“草林”的明珠!
草林的绿铺天盖地,成就它的不只是高高低低的树,还有蓬蓬勃勃的禾稻、婀娜多姿的莲叶、青翠欲滴的果蔬、迎风摇曳的苇丛……绿到最浓处,有深海的颜色,那是靛蓝。绿与蓝,彰显着草林的丰润与生动、苍翠与深厚。
草林以圩名。
“一唐江、二营前、三草林、四大汾”,说的是湘赣边界古来四大圩场(集市)。世事沧桑,草林风华依旧。凡农历“一四七”,草林街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一派喧腾。外地人到草林“逢圩”(赶集),想开眼开心,最好多看“土产”:粗篾的猪笼鸡笼、细篾的菜篮礼篮,大孔的谷筛、小孔的米筛,方桌圆凳、锅盖饭甑,镢头镐头、柴刀火钳,一律原产原色。白鹅、麻鸭、红毛鸡,南瓜花鲜黄、苋菜紫红、辣椒碧青、葫芦奶白,黄澄澄的是生烟丝、褐了的是熟烟丝……守摊人或蹲或坐,有老妪穿红褂子、系蓝布裙,有老翁脸膛油亮、牙齿微黄。他们说方言,你打普通话,言来语去,妙趣横生。
草林以茶名。
让草林声名远播的不是种茶制茶,是“唆(喝)茶”。草林人说“宁可冷了圩,不可凉了茶”。现如今长住草林街的也就万把人,却开着100多家茶馆。店堂分大小,名号见个性。红圩茶庄、红井茶肆、映山红茶楼,庄重;将军茶饮、土豪茶厅、洪运茶店,霸气;梁氏茶、肖氏茶、吴家兄弟茶,实诚;嘿茶、茶遇、沫言茶语,时尚。一缸茶,一碟点心,续水不续费,一喝大半天,只取5元钱。没有几千号茶客,养不了这么多茶馆!草林的茶市,遂川第一、吉安无二、赣鄱绝无仅有。它没有北京大碗茶响亮,没有川渝茶馆排场,没有粤闽早茶丰盛,没有江浙茶考究,但论起“文化”来,同样有讲头。
草林人钟爱的是绿茶,就是那种汤色清明、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后劲十足的狗牯脑。在草林“唆茶”,佐茶的“果子”不可敷衍,得有几十个品种。最具特色者二:一为豆饼,一为浸坛。草林豆饼不是豆制品,是用草林产的大米加工成粉和成面,调入芝麻粒、花生碎、辣椒末、葱花、蒜泥等等,用草林的菜籽油或木梓油(茶油)炸出来,圆圆的、薄薄的,形似“马蹄金”,色泽通黄,质地坚脆,咬起来嘎吱响,嚼烂了满口香,和着茶水下咽,其饱满酣畅,胜过如意糕。遂川浸坛好,草林最地道。外地人不识货,说啥子浸坛?不就是泡菜吗?草林人说“洋拌”!泡菜是泡菜,浸坛是浸坛!草林浸坛,必定以草林糯米甜酒酿做底料,调入炒熟的精盐,选草林的青椒红椒、紫蒜白蒜、黄姜绿瓜、豆角萝卜等等,“浸”三月五月、半年一年。正宗的草林浸坛,开坛满室香,依旧是本色,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茶成就了草林的亮丽,也张扬着草林的个性,得之于天,更得之于人。在草林,人茶一味,是千年磨合而成的默契,透出的是天然,凸显的是坚韧。多少人生况味,尽在一杯之中。
草林的绿惹眼,红更诱人。
电影《红色圩场》是在草林拍的,讲的也是草林的故事。草林红色圩场是毛主席亲手开辟的第一个红色圩场,是红色经济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当年,它维系了地方经济的活跃,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存提供了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对红色政权的巩固与壮大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蕴含的正义、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等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我在草林听到一件很感人的事:1949年8月的一个清晨,攻取遂川县城之后的解放军某部挥师南下,途经草林悠富村,部队尖兵与国民党残余力量遭遇。为了掩护当向导的袁姓村民,河南籍战士张兆贵、李喜芝冲锋在前,用身体挡住罪恶的子弹,光荣牺牲。悠富村民按本地风俗将年轻的战士安埋在村子后山,四时祭奠。去年,民政部门修缮烈士墓,在原址扩建,拓路盖亭,要征用一些山场和竹林。村民说:“用得去就是,该用多少用多少,莫谈钱!他们就是我悠富人的祖先!”红旗招展处,军民心连心,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草林的红,是旗帜上门楣上匾额上的红,更是渗入土地肌理和百姓血脉中的红,是血红、深红。这种红无处不在、历久弥新。她是洋溢的,也是规整的;是充盈的,也是纯净的;是张扬的,也是端庄的;是润物无声的,也是立竿见影的。
红、绿、蓝,三原色,草林染得深,占得全,幻化出无穷美妙,演绎出缤纷五彩、气象万千。这样的形色,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是体悟不到位的,要像草林人“唆茶”那样,静下心来,悠悠地品、细细地嚼。
为着彰显草林的大形大色,具有大情怀的机构和地方政府齐心协力,打造红圩小镇,新鲜出炉,闪亮登场。他们不赶时髦不弄噱头,而是本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大区域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初心和理念,咬定“井冈山下草林镇、红色圩场第一村,特色文化原生态、一天一夜总关情”,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遗余力地做德政工程。所要建设的,正是新时代的新草林,是神奇赣鄱的典范、美丽中国的样板。
去草林,逛红圩,喝绿茶,寄身自然怀抱,仰望白云蓝天,一定收获满满。学生娃子到草林,住上几晚听上几课,那是接受心灵洗礼,能得到有益终身的正气;甜蜜爱侣到草林,会多一分神圣与坚贞;南来北往的客人,左溪河畔走一走,石板路上遛遛弯,喝几缸狗牯脑,吃一钵斋公鸭,饮几杯封浆酒,心境会更澄澈,眼睛会更明亮,腿脚会更劲健。不失浪漫的女士相邀成群,每人打一把黄坑油纸伞,袅袅婷婷转草林,发抖音可圈粉无数;阳光少年,穿红衫,骑黄闪闪的观光车在草林前街后街老街新街丁铃铃驶过,肯定拉风。
我喜爱草林。我喜爱她的五颜六色。我喜爱她的紧凑也喜爱她的敞亮,喜爱她的沉静也喜爱她的奔放。我景仰她的过去,珍重她的当下,看好她的未来。
清晨,到左溪河朱红色的浮桥上去站一会儿。水是多么洁净,风是多么清甜。放眼张望,薄雾从山尖、山腰或山根处生成,腾起来、漾开去,淡淡的,成为衬在蔚蓝天幕下和苍翠山体上的柔曼轻纱。太阳从东面的山尖上喷薄而出、缓缓升起,由嫩红到鲜红到火红,渲染广大,辉耀万物。
天地有大美,草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