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力
“三无”小区是指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老旧是其主要特点。笔者发现目前一些“三无”小区普遍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的窘境,而这些“三无”小区因为安全隐患多,正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顽疾。
“三无”小区之所以成为“三无”,年代久远、设施老旧看似主因,但这只是外表,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失管。这几年,随着我省一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深入实施,部分小区面貌有了改观,一些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有些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无”小区之所以面临失管的窘境,是因为这些小区长期处于少人问津的状态,导致事情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居民越来越无奈,谁也管不了、谁也管不好。
“三无”小区不应成为“失管”小区进而成为基层治理的盲区。在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新背景下,解决“三无”小区的问题,虽然急不得但更拖不得。笔者认为,解决“三无”小区问题应当建立政府、基层党组织、社区、物业等有关单位分工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力量落实、解决民生问题,用精细治理思维循序渐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是政府配套专业物业机构,加大补贴力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让专业的人进行管理,快速有效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物业机构和小区互相配合开展工作,保障基本民生所需,如利用小区业主共有的停车场出入设施、电梯间、楼道及户外区域设置广告获得的收益改善小区基础设施,“反哺”小区治理。二是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工作进程,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是解决“三无”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好办法,特别是对一些毗邻繁华路段的“三无”小区,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安排拆迁安置。三是以党建引领带动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的重要途径,在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没有物业进驻的“三无”小区,社区、街道的党组织应及时介入,在“三无”小区居民或业主中,寻找具有党员身份又热心于小区事业的人,让他们亮出党员身份,出于公心,对小区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的过程中,这对解决“三无”小区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适时成立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以党建引领带动和推动小区居民自治。这样,“三无”小区的治理难题就成了党员身上的担子,小区“脏乱差”的问题、缺人缺资金的问题,以及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问题,才会有人问、有人跑,小区治理才会逐渐走上法治、文明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