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上栗县赤山村民政专干在走访时,得知高中毕业后便失联的何某返回了出生地。考虑其父母年事已高还患有多种慢性病、现年46岁的她又身患精神类疾病,村“第一书记”和民政专干迅速将她送医治疗,第一时间为她申请低保救助。4月1日,县、镇民政干部实地走访后,按程序将何某作为重残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畴。
何某是上栗县主动发现、精准救助的对象之一。2021年以来,上栗县持续深化“党建+社会救助”主题实践,通过积极整合救助资源、优化救助形式,及时将55户79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将25人纳入特困供养范畴,第一时间对117人次提供临时性救助,锻造了精准发现、精细关怀、精确救济的社会救助“升级版”。
一键直达:擦亮主动发现探头
长期租住市区的长平乡杉木村居民巫某生,其本人罹患疾病。今年年初,巫某生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又确诊生殖细胞肿瘤,求医问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网格志愿者杨国荣走访掌握信息后扫码录入基本情况,乡民政所第一时间介入核实,及时将巫某生父子俩纳入农村低保范畴。
致力于擦亮主动发现的“探头”,上栗县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格,在142个村(社区)设置特困和留守老人探视照护联络员。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社区网格员、社会志愿者穿梭于各网格中,协助县乡民政部门开展人员排查、信息报送、公示监督等工作,主动发现辖区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协助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
在建立“急难对象”家庭档案、面向全县公开县乡(镇)社会救助服务电话的基础上,上栗县依托“赣服通”平台,统一制作上栗县社会救助申请码,备注社会救助申请流程,放置于村(社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显目位置。
同时,上栗县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民政部门定期与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残联等单位进行数据比对,及时掌握兜底保障、医疗费用支出等情况,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群众咨询、救助申请、信息比对的“一键直达”,不仅实现了“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还确保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一体联动:提升精准救助能效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在炎炎烈日下,一批批民政专干和志愿者正在逐村走访,开展慈善关爱对象核实的前期工作。当前,2022年“金秋助学”慈善活动已全面启动。9月1日前,上栗县民政局需确定一批新的帮扶对象。
“去年在省市的支持下,我们成功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活水计划’和一系列慈善项目,及时为低收入家庭,以及因病、因学等支出型困难对象、孤儿提供帮扶。”据上栗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去年“99公益日”期间,上栗县依托线上线下活动筹集善款174.2万元,按照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标准,精准帮扶了114户重疾家庭,资助金额85万元;助学82人,资助金额23.3万元;助医9人,救助金额6.5万元,其中直接受益的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达112人。
除了及时为救助对象提供物质救助外,上栗县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第三方公司,为全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服务。截至目前,该县面向分散特困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落实电话慰问3.2万人次,上户开展服务8000余次,涌现出把特困对象当亲人的蔡雪萍、时刻惦记“爷爷”“奶奶”的游思祥、“把脏活累活全给我”的刘远根等服务标兵。
“在去年的慈善活动中,党员志愿者还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为重疾患者及亲属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关爱180余次,携带物资回访126次。这种方式,既体现了真心,更彰显了真情。”上栗县民政局局长张金华表示,“下一步,县民政局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以政府、专业机构、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的一体联动,携手把社会救助做成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黎志文 彭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