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萍 夏 晖 本报记者 胡光华
夏雨过后,阳光更加热烈。林传军接到一名村干部的求助电话,立马往村里赶,想用最快的时间化解村民纠纷。山路蜿蜒,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衫……
林传军是分宜县钤山镇综治办主任,也是一名优秀军转干部。说起农村综治工作体会,这位身高一米八五的大个子,眼睛里透着坚韧。“吃苦受累我不怕,我就怕工作没干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1999年12月,18岁的林传军在广州军区某炮兵团服役。后因表现优秀,被调入广州军区空军招飞中心。16年的军旅生涯,将他锻造成一名成熟稳重的铁汉子。
2017年5月,林传军转业安置到钤山镇,走上综治办岗位。钤山是新余市区划面积最大的乡镇,全域都属林区,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调研梳理全镇综治现状后,他强化村级网格管理,通畅基层综治工作“最后一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当过兵,要把军民鱼水情在基层延续。碰到再不讲道理的群众,也要跟他讲道理,掏出一颗真心对待。”林传军说。有天早上,镇机关正开工作例会,突然一名老汉推门而入,大喊“政府要帮我啊……”原来,91岁的老汉和老伴育有两儿四女,却无人愿意赡养他们。
百善孝为先,这是大事儿。钤山镇成立工作专班,林传军和同事立马赶到村里,召集老人的6个子女商量赡养之事。但子女们分别找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现场一度争吵起来。林传军性格温和,极有耐心。他边倾听边冷静思考,子女们确实反映了各自家庭困难,都怕出这个头会吃亏。分析出了问题症结所在,林传军提出一个方案:二老住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三女儿家,其他子女按月缴纳赡养费,医疗等日常生活以外费用则由6个子女共同分摊。方案得到子女一致同意,老人流下感激的泪水。
“发扬军人攻坚克难的精神,坚持再坚持,再难调解的纠纷也不怕。”林传军说。两年前的冬天,一村民在用机械设备平整山地时,毁坏了李氏祖墓20余穴。李姓村民得知后,以盗墓嫌疑向派出所报案。警方现场勘查并多方走访后,认定为意外。即使是意外,李姓村民心理上还是无法接受,始终不肯罢休,双方产生纠纷。这件事处理不好,易酿成群体性事件。林传军多次联系当事双方进行调解。同时,积极走访动员乡贤、商会等各方力量参与化解。通过4个月的坚持,这件十分棘手的事,终于得到圆满化解。
林传军每年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并成功化解,真心、坚持、勇毅,是这名共产党员的制胜法宝。依靠它们,林传军坚定地走在基层综治工作的路上,走在曲折蜿蜒的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