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中井冈

听读井冈

  □ 王晓莉

  有年夏天,我到井冈山的茨坪住了一阵。茨坪是井冈山中心小镇,空气清新,树木森翠,有市井的繁荣与生活的便利,又能通达黄洋界、大小井等各景点,因此,上井冈山,没有不去茨坪的。茨坪夏季温度总在20℃左右,与山下皆高温模式的江西各处比,舒适宜人。因此,要避暑,也没有不喜欢住茨坪的。我对自然景物、地方风土人情向来领略慢,总要用较长一阵子时间,才能体会出一点那地方真实的美。但是这样生活其中、亲身感知以后,那美入眼入心,就怎么也忘记不掉。就好像它长成了身上一颗微小的痣,总是在那里。茨坪就是这样的地方。

  井冈山我最忘记不掉的,是云。井冈山的云,实在可以用“美不胜收”形容。我还记得头次坐车上茨坪的情景。路多是盘山路,拐弯处又短又陡。车子七弯八拐,往往要一使劲,才冲得上去。可是每冲上去一回,车里的人就会发现天又辽远了一点,风景又美了一分。车进茨坪,我刚坐稳,侧头见路旁有农家饭店,老板娘在洗菜。再略微抬头,就看到前方的云。云太近太密,简直不能说是看见,几乎就是要被它盖上来。井冈山的每朵云都那么饱满、蓬松,颜色又白,一种仿佛经过无数次漂白的白。生活中我喜欢那种带点黄的乳白,不扎眼。可是云,还是要这种漂白的白,更纯粹,更来劲,更像云!云悠然荡在天空,下面是翠绿的山谷与房屋组成的丛林,早晨走出门,简直能和它撞上;到了傍晚,茨坪天街边卖土特产的一溜店铺,也都被晚云美妆了,再简陋也是光彩照人。所以茨坪许多宾馆或商店,名字里都嵌“云”字。云,是茨坪的招牌。

  就和天上的云一样,井冈山的夏季是明朗、悠游的。从各地前来的人们饱吸山中负离子,饱览山中秀色,又饱餐井冈山诸多美味土产,脸和脚步因而都是轻快轻盈的,而且额上一点也不冒汗——可别小看这一点,南方盛夏,能不挥汗如雨的地方可不多。这个时节到茨坪中心大道上走走,许多地方的口音都能灌进耳朵。听到的人,脑中不免要辨析一下方言来自何方。若能一下识别,既是小小乐趣,亦是见多识广的佐证。

  茨坪天上有云的时日太多。就算到暮晚,别地的云可能在天上慢慢就散了。可是茨坪云,有的却一直不走。山坳避风,它们就一朵两朵的,团团栖息在山坳里,像小娃娃在酣眠。天气特别晴好时,它们还染一点霞色。头上是云,身边是无尽的绿树,那样的闲走总是惬意。我住得离挹翠湖公园近,就常去那里。挹翠湖不大,可是在茨坪这样的山间盆地间有这么一汪水,就很清新不俗,游客也多。他们有的是从对面的毛泽东旧居参观完再过来湖边。进门处养很多观赏的红鱼,小孩子趴在栏杆边投喂,不肯走。因为鱼群为了面包屑一次次从四方汇集水中央的情景,确实灵动好看。挹翠湖热闹,有些午后,我贪恋安静,就朝南山公园方向走。那个方向的路,两旁夹山,树木都紧实生长许多年,有种笃定与从容,和新栽的树气质大异。新树要努力适应环境,不免都怯生生,有点弱势。路边房子不多,也不高,一二层楼的平房让人安心。有的房子背后就是大树。被树呵护的房子,真想进去住一住。若是走累了,路边就有农家餐馆。随便进去一家,可能就吃到井冈山最正宗的特产。有天我进了一家,仅点石耳炒蛋与俗称的“地三鲜”两个菜,吃得风卷残云。地三鲜其实就是茄子、豆角和土豆混炖,我在家中也做,却完全做不出茨坪这个味道。后来我想,这也是因为有云雾这大自然之气、之精华凝结的“参与”。它们常年滋养井冈山所有植被,所以,就连普通的地三鲜,茨坪的也比我家中的更美味。茨坪天街店铺林立,在那里除了可以看到石耳、石鸡、石鱼这井冈“三石”,竹笋与菌菇类更是多如牛毛。冬笋炒腊肉,是江西人最下饭的菜谱之一;而菌菇加在任何菜里,都是提鲜美物。还有井冈红米,表皮呈酱红色,米粒修长,闻之且有香。它本就是井冈山的稀罕之物,更由于“红米饭南瓜汤”那首歌而声名在外。当年红军在井冈山坚持斗争,小小的红米,正是他们的主食。红米蒸煮,比一般米费时更久些,却也因此营养更为丰富。可以说,所有这些井冈山珍,都获过云雾恩泽。

  井冈山的云多,雾也多。云是明朗的,雾却神秘,像猫的脚步,人还没察觉,它就到了跟前。有时走在路上,脸上突然感到一丝一丝的凉,用手去抹一下,有点湿意,那就是雾来了。茨坪中心大道有两行高大挺拔的杉树,能随云雾去来,呈现不同的景观。天气晴好之时,头顶枝叶分明,行人在树下歇息或是站着聊天,从容悠闲;起雾之时,又是另一番美妙。那时杉树仿佛上面大半截突然都隐去了,只余下身旁粗大的树干。你会觉得井冈山的云雾,真有双魔术师之手。中心大道这两排杉树,是我最喜欢的茨坪一景。在这条路上,为这些美树秀木停留脚步,并且心生赞叹,生活的烦忧似乎都被阻挡住了一些,生活的静谧与美,似乎又被放大了一些。谁能不爱这样的感觉呢!而这些杉树,这样静静站立于此,予人抚慰,到底有多少个年头呢?尽管每次都要好奇与自问,但我从来都不去打听或是网络搜索过。不知道树们多少岁,我就可以任意想象它还年轻却已大气非凡。我也可以想象它已苍老却仍有活力。

  井冈山的云雾,还有古灵精怪的一面。那是有天夜里我去附近拿山乡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时听说的。拿山乡是茨坪附近历史悠久、颇有代表性的乡镇。《井冈山》这个剧,舞台就设在拿山的山水间,在夜晚的树影与星光下。去往剧场的路景就非常有意思,因为路上都是去参加演出的农民,白天他们各司其职,种猕猴桃,跑运输,或是开路边餐馆。到夜里他们有另一重身份——实景演出的演员。他们在家就换好演出需用的红军制服,匆匆去往剧场。因此初次前来观剧的人,在路上猛然一看,会觉得“怎么有这么多红军”。这些本土乡民扮演着几十年前他们的爷辈父辈,是表演,也是血脉的追溯,几乎无缝衔接。看完剧,我出剧场大门,炫目光影与感人的音乐似乎仍在耳目之间。突然听见身边工作人员在说:“今天没来云雾呵。”我细听,原来剧中需要大量的烟火效果,而如果夜里有云雾来,连需要人工释放的烟火几乎都可以省了。我想象云雾也前来参演的胜景,真是神往。

  有天我去茨坪菜市场转悠。一进去,就看到本地女人在卖木槿花。她就坐在菜场入口的台阶上,端个簸箩,里面散着紫红花,很新鲜,花瓣一点都没发皱,应该是她清早才摘的。她袖子和裤管都卷起,样子很泼辣。井冈山女子大多这样泼辣、能干。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木槿出现在菜场,不禁问,能吃吗?她道:“能吃的。花也是菜,菜也是花。”我很喜欢这句话。觉得像一句生活之诗。她又教我木槿怎么吃法。我一开始就发现,因云雾滋养,井冈山的花不仅多且比别处更为艳丽,石榴、桂花、木槿,处处都是。特别是春天,井冈杜鹃漫野开放,别处无法比拟。但是能炒着吃的槿花,我当然更有兴趣。我回民宿,用电磁炉做了木槿炒蛋,配清粥,端到阳台上去吃。远远近近的天上,都是浓密、大朵的积云在闲荡。这积云有随时赋形的本事,一会是大象,一会是小狗。天空真是又安静又活跃。云朵下面,阳台对面的人正在晒被子。被子搭绳上,往下垂坠一点点,被面上黄色花朵晒着阳光。不远处,四野皆绿,山谷亦如酣睡般沉静,慈蔼、包容。一时我完全沉醉其中。井冈山的云是怎样厚爱草木、山谷,厚爱人与万物,又怎样与这一切融为一个整体,一个生态系统,那一刻,我真是极为生动地感受到。同时,云如何将一种变幻无穷的美,润物细无声地带进人的生活,我也身临其境地完整体会了一次。我们都是路途长远的旅人,一生都在埋头走路。走久走累了时,若能这样偶尔抬头看天,天上又恰好有云,彼时我静云动,我闲云忙,又或者云静我也静,云闲我也闲,人会觉得不仅眼目得到滋养,灵魂亦获小小休憩。

  直到现在,我也未忘那天正午在茨坪云朵下吃饭的情形。井冈看云,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瞬吧,却是被美与静谧所滋养时的深刻愉悦。那愉悦,可抵肩负之重担,可抵尘世之操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鹰潭篇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赣”出新答卷
   第07版:学与思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江西第一树
云中井冈
武宁山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