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丫山人的幸福密码

大龙村丫山旅游度假区。

  曹章保 文/图

  烈日炎炎,走进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的丫山旅游度假区,清新空气扑鼻而来,绿树苍翠欲滴,竹林婆娑。临崖木屋与清逸秀丽的丫山相互辉映,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田园画卷。

  如今,丫山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并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然而在2007年以前,丫山所在的大龙村,常住人口不足300人,民房破旧、农田荒芜,产业发展极为单一,村民主要靠砍伐竹木、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多年前,我们这里很少有砖混结构的房屋,大部分是土坯房。”大龙村党支部书记何佳骏回忆。

  近年来,大余县秉承打造“江南最宜健身养心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要素融合、机制创新”思路,将丫山打造成为一个以森林为载体,集乡村旅游、山地度假、运动休闲、养生养老、自然教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度假胜地。

  每逢假期,游客慕名前往丫山度假休闲,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商机。

  “我现在在度假区开店,平时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游客多的时候能赚5000多元。”在丫山九回头美食街,乡嫂卢德风在烫皮店一边忙碌着,一边笑容满面地说道。今年59岁的卢德风,之前因病致贫,腿脚落下残疾,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2016年,丫山打造了九回头美食街,企业为乡嫂们提供长期免租金、免费培训、兜底销售等帮扶,她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要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更要让村民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经过多年的发展,丫山探索出“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的“三变三金”发展模式,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资源入股得股金、景区务工拿薪金、房地流转收租金”的“三金”创收。

  在丫山就业的600多名固定员工中,90%是当地村民。丫山旅游度假区在项目开发推进过程中,直接解决了附近50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绝大部分岗位优先安排给了贫困村民。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丫山旅游度假区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间接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万农户逐步脱贫致富,妥善解决了本村乃至周边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为外出务工农民创造了返乡就业的机会。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丫山农户的物质和精神得到“双提升”,更涌现出丫山“厨神”李秀娟,乡村歌手罗名华、蔡厚榕等一批耳熟能详的丫山名人。他们赶上好政策,依托丫山绿色平台,加上自身的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大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名列全县榜首。

  去年12月,赣深高铁正式通车,这对于推动赣州文旅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引客入赣带来了机遇。丫山,矢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后花园,一站式、全龄化的健康度假生活方式,必将吸引更多优质客群纷至沓来。

  短 评

  从吃上旅游饭到享受旅游带来的红利,丫山人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山区也因旅游一改往日贫穷落后面貌。近年来,大余县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引导传统农业与高效观光农业互补发展,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丫山人的实践,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吉安市青原区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探访新余市暑期托管班
致富~~~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资讯
   第12版:法治
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托”起多彩暑期生活
“黄金果”
丫山人的幸福密码
远隔万里“送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