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扬革命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

  ■ 韩相云

  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苏区史的继续,是新四军奋战史的前身。三年游击战既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也保住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我们要大力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前夕,党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在苏区坚持斗争,保卫中央苏区。南方八省(赣、闽、粤、浙、湘、鄂、皖、豫)十五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与多我数十倍的敌人斗争了三年之久,直至最后胜利。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充分肯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成绩和广大指战员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指出“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理应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央红军主力开启长征之时,项英、陈毅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奉命留守,靠的就是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的坚强党性。这三年,是腥风血雨的三年,是极度险恶的三年。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和经不住白色恐怖考验的叛徒,使苏区共产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干部遭拘禁、杀害,但各游击区共产党的旗帜始终没有倒。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坚信革命征途中的挫折和失利只是暂时的,高潮终将到来,革命的事业一定会发展壮大,革命终将取得胜利。他们对信仰至忠至诚,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

  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是非常艰苦的。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游击队出没在深山密林,衣食住行困难重重,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依靠顽强的斗争意志,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叛徒斗,条件再恶劣,敌人再凶残,也没有吓倒他们。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诗词中所体现出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就是红军游击队指战员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揭示,体现了他们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品格。

  依靠群众,不负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支持,没有人民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同生死、共患难,取得最终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红军游击队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大余池江彭坑,群众周篮为游击队送粮食、递情报、买药品、运弹药,最终引起国民党的怀疑,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但周篮始终守口如瓶。三年游击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像周篮嫂一样的革命群众,他们和红军游击队员心连心,红军游击队员把老百姓当亲人,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长征一样,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苏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这些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筑牢忠诚之魂、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学细悟中、深信笃行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展现新作为。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勇于斗争的品格,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知重负重、迎难而上。要保持动真碰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状态,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断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前,党内仍然存在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比如,有的干部盛气凌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作风粗暴、欺压百姓,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当官做老爷,存在特权思想;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失去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群众立场出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丢,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大力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一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大余县委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宜春篇
   第06版:政文
   第07版:文件·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发扬革命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以干部创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赣鄱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