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静
“百变刑警”“追逃神探”“反诈专家”,38岁的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饶型淼名头很多。大家都说,他生来就是当警察的。
2011年,公安部开展“清网行动”。潜逃10年之久的南昌籍故意杀人案嫌疑人朱某根一直未归案,“烫手山芋”交到了饶型淼手上。
“与其设防监控,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打草惊蛇。”饶型淼一边正面接触朱某根的儿子,一边安排队员秘密策应。果然,朱某根儿子很快向父亲通风报信,朱某根藏身之处浮出水面。
这一重大突破给全体参战队员打了一剂“强心针”,但前去广东省博罗县龙溪镇实施抓捕的饶型淼又遇到了新难题:龙溪镇有大小村庄十几个,一不小心朱某根可能再次潜逃。于是,饶型淼乔装成摩的司机,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村庄转。
第四天上午,饶型淼终于在一家村镇医院发现一名容貌与朱某根十分相像的清洁工。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走上前用南昌话喊了一句:“朱某根!”
“哎!”那人本能地回过头来。就在他转头的一瞬间,饶型淼将其扑倒。从接到命令到朱某根归案,仅用了15天。
“他的脑子里仿佛装着用不完的办法。”民警黄维一告诉记者,“再难的问题,到了他那儿都会迎刃而解。”
2019年10月,公安部开展“百日追逃”行动。饶型淼负责追捕逃往柬埔寨的杨某明涉黑团伙成员。
虽有心理准备,但抵达西哈努克市后,饶型淼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艰难多了。杨某明出国潜逃时间较长,在当地的关系网盘根错节,一有风吹草动即“鞋底抹油”。加之没有执法权,缺乏情报支持,追逃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饶型淼并未放弃。他一边再次梳理案件,一边行走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凭借自己多年的追逃工作经验,抽丝剥茧,最终将杨某明等4人藏身地址一一找出,并全部抓捕归案。
入警17年,饶型淼抓获逃犯700多名。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先后获公安部“我心中的警察英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他总结的关系人追逃法、车辆轨迹追逃法、电诈追逃法、虚拟身份追逃法等四大追逃技战法,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
2020年2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饶型淼临危受命,担任分局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
从一名追逃专家,到一名反诈“新兵”,饶型淼如鱼得水。他率先提出“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理念,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
2020年4月,饶型淼带队成功打掉一个在江西省境内为境外诈骗团伙架设“猫池”设备的特大犯罪团伙,破获全国范围内案件25起。
但饶型淼并未就此结案,而是带领民警开展更深层次的侦查。两个月后,一个从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到勾结通信运营商内部人员制贩卡的诈骗团伙现出了全貌,并据此扩线出全国各地诈骗窝点近7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83人,缴获手机卡1.2万余张。次年,因打击电诈犯罪成绩突出,饶型淼被公安部聘为反诈专家。
“我要做的,就是让案件侦破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守护好一方平安。”饶型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