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伟大历史功绩 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85周年
1936年,陈毅在信丰县油山写下的《赣南游击词》,记录了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感。图为大余县陈毅旧居中的《赣南游击词》石碑。 本报记者 邹 沛摄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85周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是在主力红军远离根据地、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存在绝对悬殊、敌人不断进攻和包围、各游击区经常被隔绝的状态中进行的战争,革命环境之险恶、斗争之酷烈、生活之艰辛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罕见的,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昂扬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配合了一次战略转移,钳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在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留守各苏区的红军和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防务,继续采取苏区原定的反“围剿”办法,迷惑敌人达1个月之久,拖住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集结与转移。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10月到1937年7月,南方八省游击区共钳制了国民党军正规军180个师另30个旅(各保安团不包括在内),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长征,为主力红军能够落脚陕北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守了一个战略支点,“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使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南方八省高举红旗屹立不倒。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扎根农村和群众,大力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抗债、抗抓丁的“五抗”斗争,普遍建立群众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或建立较巩固的立足点,为日后南方战场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准备了基本条件。毛泽东称赞南方八省游击区,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扛起了一面抗日救亡大旗,推动南方八省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1934年7月,红七军团奉命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帜。红军主力长征后,把建立新的根据地与北上抗日联系起来,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有力地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卢沟桥事变前后,各游击区相继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合作抗日谈判,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南方实现重大突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后,陆续下山整编,改编为新四军,并立即投入抗日战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

  保存了一支革命力量,在严峻的游击战争考验中锻炼出打不散、拖不垮的英雄部队。南方红军游击战争坚持三年之久,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保存了一批革命的骨干力量,锻炼出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对此,朱德曾评价道,“在国民党的‘清剿’非常残酷、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了三个年头,保持了党的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先后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日伪军14.42万名,被中共中央政治局评价为“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为抗战胜利和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积累了一套游击战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丰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在反击国民党重兵“清剿”斗争中,南方红军游击队形成了一套游击战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采取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特长,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打击敌人,有效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成立以来形成的游击战术,对于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1939年8月,新四军全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号召“全军党员学习与接受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宝贵的经验”。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

  信念如磐的政治品格。项英、陈毅以及各游击区一批党的领导骨干,对党的信仰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为党和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展现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面对艰苦的环境,陈毅坚定地宣示,“党交给我个人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坚持游击战争,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要干”。他坚信,“留在苏区的游击队虽然人数不多,但火种不灭,终必燎原”。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英勇跳崖,瞿秋白唱着《国际歌》勇赴刑场,“我为中国作楚囚”的刘伯坚被俘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他们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为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壮志豪情。

  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从大局出发,敢于担当、勇于牺牲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革命利益、为革命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在革命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自身力量弱小的条件下,红军游击队从全局利益出发,与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长期的周旋,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再次无条件服从中央的战略安排,从抗日救亡大局出发,陆续下山整编,改编为新四军并立即奔赴抗日前线。

  浴血奋斗的顽强意志。红军游击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各游击区进行主要战斗达510余次。面对国民党当局频繁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各游击区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击破敌人的“移民并村”“碉堡封锁”“封山烧山”等残忍政策,杀出了一条生路,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保存了革命火种。

  患难相依的鱼水深情。在三年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人民群众的支持始终是红军游击队屹立不倒、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正如陈毅所言:“敌人根本的致命伤,就是我们与群众相结合。敌人采用种种办法来对付我们,都是白搭。”给红军游击队送饭的大余池江彭坑地下交通员周篮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他还深情地说道:“我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广大的人民,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我们铁的纪律,就是来源如此。”

  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优良传统,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对党忠诚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之基。今天,我们要学习红军游击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确保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正确方向,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革命气魄,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必须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依靠群众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之本。今天,我们要传承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的光荣传统,强化宗旨意识,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满足老区人民在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切实提高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必须不断增强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敢于斗争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之道。今天,革命老区振兴任务繁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更需要弘扬红军游击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积极态度、舍我其谁的历史主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担当起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必须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艰苦奋斗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之根。在新征程上,要弘扬红军游击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决抵制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等各种不正之风,尤其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自觉追求,锲而不舍磨练自己的党性心性,努力成为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领路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长:田延光,副组长:钟小武,成员:吴晓荣、易凤林、庞振宇、李建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铭记伟大历史功绩 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筑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构建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社会化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