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做科普局外人

  齐美煜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意见》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的发展目标。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科普工作覆盖了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增长至2020年的10.56%,科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尽管如此,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重科研轻科普、科研与科普相脱节的现象。比如,有的人认为,“科研是科技工作者的本职,科普是不务正业”,甚至说“科研做不下去才会转行做科普”;有的人认为,科普是科技工作者或科普专职人员的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没企事业单位什么事;等等。这些偏见背后,实际上是科普观念出现了偏差,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力度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如果把科技创新比喻为“通天塔”,科普就是“塔基”。高大的“塔身”,离不开稳固的“塔基”作支撑。客观来看,科技创新和科普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及时、权威的科普,可以加强和提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更多人投身科技事业。

  科普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唱独角戏,而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需要全社会答好的“必答题”,没有人可以置身局外。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全民参与必不可少。要积极营造重视科普的社会氛围,让公众从“听科学”转为“体验科学”、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能充足、科普资源富集,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要积极打造科普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厘清各方主体责任,围绕科普工作各环节、各主体的特点,制定激励机制及考核问责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投入科普事业。把科普作为科技工作者年度考核、职称评定、项目验收和人才评选的重要指标。

  人人都是科普局内人。大科普格局的形成是目标,也是手段,最终是为了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必定能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体育
初步实现多领域“一卡通用”
莫做科普局外人
“节”尽所“能”创建节约型机关
“十三条”惠企政策促进 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稀土开发合作样板 打造央地发展共赢典范
我省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行动方案
“丰”景如画
全省人大系统“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作品展开展
浮梁“五茶”赋能走出绿色富民新路
“江西是个好地方”全球征文评选揭晓
我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