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社会治理 筑牢安全屏障

  ■ 方 芳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孕育了融入民族血脉和灵魂的红色基因。近年来,江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连续16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省。奋进新征程,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建设,为“六个江西”筑牢安全稳定屏障,要深入挖掘和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红色+社会治理”机制,让红色基因融入社会治理血脉。

  强化党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担负着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要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城市、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传递,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要加快延伸党建触角,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工作领导机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城乡社区边界、服务内容,整合综治、信访、民政、城管信息资源,推进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常态长效。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辖区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共青团员等编入网格,健全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绘制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区域共治的党建“同心圆”,形成党领导下平安共创、责任共担、矛盾共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真情服务群众,夯实红色阵地。阵地建设是基层基础建设的抓手,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要强化文明实践阵地。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广场等平台载体,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使之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阵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时代新风建设的“大平台”。要拓展红色法治阵地。充分发掘红色法治资源和元素,依托和法治有关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特色街巷、红色名村等社会公共场所,打造具有赣鄱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和集群。要加快延伸智慧阵地。注重服务一线,坚持因地制宜、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务实管用原则,充分发挥各地“红色驿站”和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作用,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台系统建设,用智治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凝聚多方力量,激发红色动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要注重发挥“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级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和干部党性教育,不断加强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打造具有领导统筹能力、协同共建能力的“红色队伍”。要着力打造过硬政法铁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抓好红色教育、英模教育、警示教育,努力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红土圣地模范政治机关。要积极践行群众路线,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营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多元化群防群治氛围。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组建由网格党员、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律师、社区干部等构成的红色调解队,打造“法律明人”“966525”等基层治理范本,提升矛盾纠纷调解处置和社会风险防控实效;加强群众性队伍建设,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创新推广“群众说事”“说事拉理”“民情恳谈”等特色治理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排忧解难。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赣”出新答卷
   第05版:庆祝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9版:映像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产经
保持反腐败斗争政治定力
大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 筑牢安全屏障
不断壮大基层创新人才队伍